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考虑与探索

点击数:296 | 发布时间:2025-01-27 | 来源:www.gufener.com

    1、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意义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既能达成外部监督,又能发挥内部引导,能有效转变领导干部执政观。第一,这一规范可以有效地对领导干部进行外部监督;同时,这一规范的颁布本身能让领导干部认识到自然资源保护对其执政评价的意义,从而在拟定政策时将自然资源保护放到与经济进步同等的高度。更要紧的是这一审计规范可以扭转长期存在的以GDP为核心的考核方法,防止领导干部在升迁的单行道上恶性角逐,罔顾环境利益,一味拉升GDP。

    2、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规范探索

    (一)审计的内容

    对领导干部是不是合理地借助了自然资源去进步经济,可以从操作、管理两个层面加以评价。

    1. 操作层面

    操作层面的审计主如果对财务收入支出状况和自然资源政策的绩效进行审计。财务收入支出状况的审计包含与自然资源有关的收入能否按时足额收取,用于保护自然资源的拨款是不是准时、全额拨付等;自然资源政策绩效的审计包含以下两方面。

    第一,自然资源资产的借助效率。即政府政策是不是使自然资源借助率达到了社会总体资源借助效率的最大化。对自然资源的借助存在着自然资源的代价性损失和过度性损失两种情形。代价性损失是企业生产经营必需的自然资源消耗,在这个损耗程度下,自然资源消耗与经济进步是良性促进的关系。与此相反,过度性损失的自然资源借助率低于社会总体资源评价借助效率,导致了浪费。一旦在审计中发现领导干部的任期内出现了自然资源的过度性损失,那样其经济政策就是不合格的。对自然资源借助率影响最大的环节包含自然资源的开采环节、用环节和循环再借助环节,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此进行审计。

    (1)自然资源资产的开采程度。辖区内企业在开采中是不是用先进工具、有无乱采乱伐状况、矿区尾矿中矿物质含量的高低等。

    (2)自然资源资产的用法程度。辖区内使用粗放型经济进步模式的企业数目变化状况、进步节能低碳产业的企业的比重等。

    (3)自然资源资产的循环再借助程度。辖区内从事资源循环再借助方向业务的企业数目、企业在资源循环再借助上的投入(如在生产活动中对水资源的循环借助)等。

    第二,自然资源资产的长期可持续进步状况。自然资源按其是不是可耗竭可分成耗竭性资源与非耗竭性资源,耗竭性资源又分成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能否做到持续借助可更新资源并大力开发非耗竭性资源,从而可持续的进步经济,也是审计评价的重点,具体可以对有否超越再生临界点开发借助可更新资源的情形、辖区内可更新资源距离再生临界点的距离、辖区内从事非耗竭性资源开发借助方向的企业数目等进行审计。

    2. 管理层面

    管理层面的审计是对自然资源资产的管理绩效进行审计,即政府在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管理过程中是不是做到合理、合法、公正。所谓合理,包含自然资源资产价格是不是合理,能否体现供应求购关系,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又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用途;也包含税费、罚款、补贴等是不是合理,能否在保证税收的状况下促进企业进步等。所谓合法、公正,包含政府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招拍、拍卖等过程中,是不是做到依法办事、公平角逐,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领导干部在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管理中是不是清正廉洁、正确用权力等。

    (二)审计的方法

    操作层面中,财务收入支出状况的审计可基于传统经济审计的办法进行,自然资源政策的绩效审计可以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基础进行,也可使用本钱效益剖析法,将各项目所需的自然资源本钱与项目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剖析,然后将得出的数据与国内或国际组织颁布的规范及其他城市的数据进行对比,据此评价项目的成效。而对管理层面状况的审计,可以通过形式审察与实质审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 形式审察

    形式审察主要针对书面材料。数据资料主要来自审计部门自行搜集的资料和向有关部门调取的资料。审察的内容主要包含,第一,资料能否相互呼应、逻辑自洽、真实不虚;第二,管理过程中是不是导致群众举报等负面影响。

    2. 实质审察

    实质审察既可全方位拓展也可基于在形式审察中发现疑点、接到群众举报等状况提起。具体形式有实地考察和访谈调查。实地考察是指审计主体派出调查小组,对自然资源资产所在地的资源借助状况进行样本测试和数据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剖析计算。访谈调查主如果对资源所在地附近的居民就有关当地自然资源资产开采、官员有否违规等状况进行交流询问,获得第一手真实信息,必要时也可对单位内部的有关职员进行访谈,知道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工作状况,以便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

    (三)责任认定的办法

    自然资源问题存在复杂性、外部性和问题爆发的滞后性,会给责任认定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明确领导干部的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大家觉得应当采取依项目归责的办法。领导干部对其任期内批准的有关自然资源的重大项目出现的问题承担最重要领导责任,对于非其任期内批准设立的项目出现的问题承担次要的监管责任。如此主次结合、全方位归责,既不会使追求一时的经济进步而对自然资源资产问题存有侥幸心理的领导干部得过且过、怠于承担监管责任的领导干部逃脱责任,也不至于因为自然资源资产问题的漫长潜伏期,导致后任领导干部在问题爆发时一个人承担责任。

    3、对于考核指标与领导干部升迁博弈之间关系的考虑

    领导干部的升迁博弈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博弈,其中最主要的是与上级和同级的博弈,这个时候考核指标就会起到重点性有哪些用途。能完成指标的干部,不但能从同僚中崭露头角,而且无疑能获得上级的赏识,由于其上级也在进行一场同样的博弈,而其完成的考核指标无疑为其上级考核指标的完成作出了要紧的贡献,如此的干部当然会容易升迁。因而愈加多的领导干部为了迎合考核指标而拟定政策。然而考核指标本身具备两面性,适合的考核指标可以给予领导干部充分的勉励,但指标存在缺点,就会使某些领导干部在经过“理性”考虑后拟定出迎合指标,但偏离规范设计初衷的政策,产生恶劣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一些领导干部内心反对这种选择,也需要站在更高的地方才能对其加以改变,这就致使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不迎合这个指标,同样加入这场恶性角逐,而他的加入又会致使更多的领导干部身不由己的被卷入这个漩涡。

    因此,拟定各项政策和考核指标时应付这种博弈心理加以考虑,从而使其发挥更多的积极推动作用,这可能会对激起领导干部的动力、提升其效率,进而健全国家治理体系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