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资源整理问题探析

点击数:447 | 发布时间:2025-02-15 | 来源:www.kutkk.com

    中图分类号:G64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6-0094-03

    作者介绍:申玉粉(1968-),女,朝鲜族,吉林延边人,延边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工作。高等学府是传播常识培养人才的地方,拥有丰富的常识宝库,这个常识宝库既包含教师们丰富的常识,也包含充裕的常识基础――图书资源。在不少国家衡量一所大学水平不只要看教授们的知名度,还要看这所学校图信件息资源的丰富程度。在国内的高校中,除去能获得大笔教育经费的部属高校外,普通的高校都多少地存在着图书资源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校的进步。而其次,高校图书资源又存在着不合理开发和借助的问题,图书馆与资料室各自历史沉淀的图书资源总是没能统筹、合理借助,导致巨大浪费:同样一本书,学校图书馆采购了,一些院系的资料室也购买了,结果导致了浪费。因此,需要改变这种分散低效、借助不适当的情况,充分合理的利用校内有限的图书资源,发挥图书资源在学校进步中的基础性用途。要做到这一点,进行高校图书资源整理就成为势必选择,整理的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以学校图书馆为主体的互联网中心,让每个院、系资料室成为校图书馆的一个支馆,最后形成一个图书资源用通畅、借助充分高效的校内图书资源共享互联网。

    1、整理图书资源的必要性

    信息资源整理简单讲就是对分散庞杂的信息资源归并、梳理进而形成互相连接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是借助上的“统一体”,即可以统一借助,用户只须进入其中一个“入口”就能对这个统一体的资源充分借助。但这个统一体可能不是空间上的集中,它可以在空间上分散,但不影响借助的“统一”。就图书资源整理来讲,就是“把分散的图书资料进行统一管理、分类、标引、编目、索引等一系列常识有序化的过程和活动”。[1]图书资源整理的目的是为了更便利、更有效、更节省、更合理地借助图书资源,如此的整理是十分浪费时间费力的,但又是很必要的。

    1?蓖际樽试凑?合是图书购置经费紧张的势必选择。伴随近几年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规模的飞速扩大,高校经费的支出相应增多,而财政拨款没可以随之相应增长,致使各高校经费常见紧张,负债办学成为了常见现象。据统计,2012年全国高校负债达5000亿,仅广东一个省的高校负债就达99亿,吉林大学一个大学负债就有30个亿。[2]学校为了使扩招可以达成,第一要保证必要的教学硬件设施如教学楼、实验室等的投入,第二才是辅助设施的投入,至于图书馆建设是“软件”,其经费支持排序靠后,甚至常常被挤占。高校高负债状况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这样的情况下,投入到图书馆建设的经费增长势必长期遭到限制,甚至有的高校还会有所降低,这势必致使学校图书馆及院、系级资料室的图书购置经费紧张,也会致使高校图书资源远远不可以适应扩招后的师生科研和教学的需要,而要摆脱这种困境,校内资源整理是最低本钱、最可行的渠道。

    2?蓖际樽试凑?合是跨学科研究的需要。跨学科研究是近年来科学办法讨论的热门之一。跨学科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超越以往分门别类的研究方法,达成对问题的整理性研究。现在国际上比较有前景的新兴学科大多具备跨学科性质。正由于跨学科研究的要紧,因此,高校作为承担着科研任务的机构自然对跨学科研究也都比较看重。但拓展好跨学科研究需要有相应的不同学科的常识做基础,而校级图书馆是一个庞杂而不专的图信件息聚合场合,专业性较强的图书情报资源多在不同专业的资料室,因此,为推进跨学科研究的进步,打破图书资源的所属和用界限达成互通有无就成了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

    3?蓖际樽试凑?合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各高校很多工作中的最重要一项。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复合型人才最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相对容易。复合型人才即多功能型人才,其具体表现是才艺双全、适应面宽、能在多范围发挥身手。正由于这样,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要紧目的。使大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条件不少,但其中最为要紧的一条就是使大学生可以获得多学科的常识,文史理工,样样精通。要达成此目的,除去课程设置环节注意多学科搭配外,在课余时间更要让学生有获得多学科常识的条件,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学校内部图书资源进行整理。在图书资源整理后,学生可以共享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图书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基于专业需要和兴趣喜好的书本需要,这就有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使复合型人才培培养为了可能。

    4?蓖际樽试凑?合是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包含资料室)在高校中的基本定位是辅助、服务单位,其基本功能是为广大教师科研教学提供服务、为大学生学习常识提供帮助。服务是其第一位的功能和存在价值。怎么样更好地提供服务就成了高校图书馆不断探索的方向。现代高校图书馆无论是在管理观念上,抑或在服务的技术方法上,都要超越传统的图书馆,因此图书馆不应再如以往那样被动地服务,而应不断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和读者需要的变化,当令主动进行工作上的改进,提高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师生的需要。图书资源整理是在师生借阅用图书中出现了不便的状况下,作为图书馆服务改进、提高的一个方面而被提出来的。这也是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的一个需要。[3]

    5?蓖际樽试凑?合是互联网技术兴起的势必结果。分置的图书资源要进行有效整理、统一用其首要条件是要有便捷、高效的技术方法将他们连接起来,对这类技术的基本需要是低本钱、高效率、便捷用。在20世纪90年代前符合这类需要的技术不成熟,以至于在大学中极少有如此的整理尝试,即便个别的整理也是用手工操作,效率低,且带来的便利并不明显。人类进入21世纪后,伴随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行各业都适应互联网年代的需要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作为服务于高校师生的常识基地――图书馆更应适应互联网提供的种种便利改进以往的不足,而如此的改进中借助互联网为图书资源整理提供技术就成了十分要紧的一项:借助网络,校与院系的图信件息资源被轻松地联为了一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而灵活便捷地使学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图信件息资源达成了共享。读者可以从校图书馆或院系的各分支点轻松查找到全校图书资源信息,探寻自己想要的书本,然后再到图书所在地去借阅图书,这大大节省了读者探寻书本的时间。[4]可以说是现代网络科技的进步对高校改进工作提出了需要,同时也是网络的进步使高校图书资源的整理成为了可能。

    2、图书资源整理面临的障碍

    现实需如果高校图书资源整理的根本动力。从近况来看,要充分发挥这种动力用途,就需要克服不少障碍。这类障碍有些是习惯性的,有些是管理上的,还有些是技术上的,多方面的障碍影响着整理的达成,对这类障碍有着清醒的认识是克服障碍达成整理的首要条件。

    1?惫勰钪秃笥跋煺?合。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没认识上的提高就不可能有改进行为的出现。高校图书资源整理意味着要突破传统开革新的局面。破旧立新需要志气,需要周密的设计,更需要面对可能失败的勇气。由于革新存在风险,风险可能导致伤害,因此就需要有关职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观念上要有巨大的转变,改变循规蹈矩因循保守的思想,从学校进步的大局出发真的认识到图书资源整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坚定克服困难的意志,大力推进整理的达成。[5]但现实是极少有高校的有关领导对图书资源整理有正确认识。调查显示,大学校长觉得影响高校进步的原因排序是:政府的资金投入、科研成就、教师的素质,而图书馆的建设状况极少被纳入校长们关心的范围,更不需要说图书馆建设中的细节――图书资源整理了,这也使得现在真的达成校内图书资源整理的高校寥寥无几。这个原因成为了整理面临的最大困难――缺少领导的看重,整理就无从谈起。

    2?蓖际樽试慈ㄊ糇璋?整理。权属即所有权、用权的问题。高校图书馆、院系图书资料室的权属不同,通常情况下,校图书馆是处级单位,资源的权属为学校所有,而资料室是院系下属单位,资源权属为院系所有。尽管从总体权属来讲都是学校所有财产,但直接权属是大不同的,这就致使管理体制不同――校图书馆图书资起因学校负责管理,对学校负责;院系资料室由院系管理对院系直接负责。这种管理体制的差异,让二者进行整理遇见了管理权限障碍――整理意味着管理统1、协调运转。目前管理权的分野,学校图书馆无权需要院系资料室听从安排调动,而院系资料室间更是互不相属各自为政,统一管理很难达成。统一用图书资源就失去了要紧首要条件,整理因此也就很难非常不错达成。

    3?蓖际樽试捶胖梅稚⒂跋煺?合。伴随招生人数飞速增长,高校的占地规模也相应的不断扩张,占地千亩几千亩的高校不在少数,而设置分校也成为了一些省属高校的一般做法。规模的扩大势必使院系的距离、院系与校图书馆的距离变远。以延边大学为例,学校的校园占地面积达318万平米,而院系达21个之多,最远院系间距离5千米,如此的空间布局加剧了书本的分散性。这种紧急分散状况下院系资料室、校图书馆假如根据传统的整理方法进行图书的统筹用,显然从交通上就有障碍,这也是图书资源整理在过去极少被提上日程的主要原因。

    4?钡托?率的图书管理方法影响整理。以往,无论是校级图书馆还是院级资料室其基本管理方法还是以人工为主,入书登记、盖章,借书登记、盖章。方法原始而低效率,已经很难适应高校师生对图书用的多元化和便捷快捷的需要。管理者面对分散在多处的图书资料,光靠手工操作来整理管理显然会疲惫不堪。而对用户,分散在各处的图书资料会让他们查阅起来费力费神。在这样的情况下,假如不进行资源整理,那样无论从管理者角度还是从用户角度都很难使需要获得满足。而在低效的管理方法下,即便进行整理显然也不会达到预期成效。可见,提高管理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为重点的原因。

    3、图书资源整理的渠道

    图书资源整理不可以顺利推进,对管理者来讲管理水平很难得到提高和被读者认同,使管理者尊严受损,荣誉感减弱;对读者来讲,浪费了非必须的时间和精力,获得常识遭到了妨碍,自己能力提高遭到影响。因此,挖空心思消除障碍、突破阻力达成整理就看上去十分必要。

    1?蓖贫?学校领导观念转变,为图书资源整理提供支持。学校领导对整理的重要程度认识事关整理的成败,整理没领导支持不可想象。为此,图书馆领导和员工应该借助各种机会向有关领导讲解图书资源整理的必要性,特别要讲了解图书资源整理对学校科研、教学的重要程度。一般性的图书馆工作简报和图书工作会议都是好的宣传场所要充分借助。领导考察图书馆工作时是最好的让领导认识图书资源整理必要性的机会,这个时候领导可以真实体验到图书资源分散带来的问题,也有空闲倾听图书馆职员的整理建议。有了领导的看重,图书资源整理就有了首要条件和基础。

    2?贝葱滦?作机制,达成校内图书资料资源一体化。学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权属与管理体制上都有不少不利于资源整理的问题,有的学者建议从管理体制入手解决资源分散问题,即 “院、系资料室在行政上由院、系领导,而业务上则由学校图书馆管理,资料室职员的聘用、调动应由图书馆与院、系领导一同商定”,如此从体制上可解决一些整理问题,但非常可能其他方面出问题,譬如双重领导容易致使员工工作上无所适从;购书经费用重点、书目选择权等等问题出现。体制调整是大手术,容易伤筋动骨,不是一个好的低本钱的方法。而从机制入手,打造鼓励协作共享图书资源用权机制,而非争夺所有权则更可取。第一,打造利益机制,图书馆用一部分资金奖励那些对外开放好的院、系资料室,以调动他们的协作积极性。第二,在职称评定上,对那些“对外开放”好的资料室职员给予适合照顾。第三,在校图书资料系统先进评选上也要体现鼓励“对外协作”的倾向。

    3?苯?立统一的互联网管理服务平台。图书资源一体化基础上的整理共享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是分散资源低本钱整理借助,解决这个问题当下有了好的网络技术方法。网络技术具备联系的广泛性、开放性、快捷性和互动性。这类特征在图书资料整理中可发挥要紧用途,第一可以打破校与院系图书资源的封闭性,用网络把它们连接到一块,使它们成为学校一个大的资源共享平台上的一个个“节点”,任何一个图书需要者都可以在权限范围内不出门知道每个节点上的图书资源状况。现在,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打造联机公共书目,将院、系资料室的图书和图书馆的图书统一编目。如此,每个系资料室就成了图书馆的多个馆藏点,达成图书馆与院、系级资料室的资源整理与共享。第二,可以使图书借助更便捷。网络具备的互动性,可以使图书需要者通过互动功能,譬如QQ或页面留言等形式查看各节点图书的具体状况,如较详细的图书内容、借阅的具体状况等。[6]这就使图书资源可以愈加高效的得到借助。

    4?奔忧坑布?建设,达成图书资料服务的现代化。网络的进步为各资料点的资源整理提供了平台,但各资料点的自己现代化建设却是首要条件和基础。为此,加大各资料点的硬件建设成为基础上的基础。第一,应添置现代化的办公设施,改变过去手工操作上架、管理借阅图书的做法,达成电子化,通过电子扫描条形码等方法管理借阅步骤,如此可以使资料室的进书、借阅状况都能通过网络展示到统一的图书资料共享平台上,为读者提供准时的图信件息,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会我们的借阅状况,降低时间本钱,[7]更好地体现图书馆的服务性。第二,可以更好地提供共享服务。读者少量的需要可以不必费事借阅整本图书,而只须把自己想要的书页内容告知员工,员工就能通过扫描设施把内容扫描成电子文件发送给需要的读者,如此对读者来讲是很大的便利。

    5?奔忧啃M际楣莺驮骸⑾底柿鲜曳止そㄉ琛T诟咝>?费常见不足的状况下,图书资料的重复购置是最大的浪费。应该把有限的资金合理高效的应用,为此,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应该按各自功能和主要服务对象进行分工建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购置内容应该以“常见适用”为原则,主要购置一些普及型、通识性图书及一些珍贵价格昂贵的图书;而各院系的资料室则以购置各自专业范围的图书为主。一些各院系资料室都不相属而又比较有影响、有价值的专业图书,则可以归校图书馆购置。在特点建设基础上还要进行数据库化,把特点图书制成数据库,[8]使资料室的专业图书数据库与图书馆“普适图书”数据库达成互补,借用网络平台,增加图书馆及资料室的特点服务内容,不断提升借助率,切实达成校内资源共享。除此之外,在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图信件息资源整理成功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展整理范围,把一些校内专家学者的私人藏书也整理进去。如此在不扩大图书经费支出的基础上易如反掌地就增加了有效的、高价值的图信件息资源。当然,如此的整理或许难点会更多些,但毕竟整理是方向,是发挥图书资源的最好渠道,是健全图书馆服务功能的需要,且对专家学者、对图书管理者和用户都是有利的。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