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148-01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互联网迅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地方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区域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依据腾讯官方公布的数据,微信用户20-30岁的年轻人占74%,其中大学生占64%。作为大学生用的主流社交媒体,微信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负面的影响,是一片舆论易于生成的沃土。
1、微信的特征与舆情近况
微信通过丰富的通信功能,集成资讯、社交、娱乐等多项功能与多种服务,吸引了海量顾客群体,提高了微信的品牌影响力。微信集合了顾客通信和社交等多种功能,伴随版本的升级,功能还在不断丰富革新,短期内得以飞速发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移动通信平台。
1.朋友圈传播,传播深度明显
CNNIC(中国网络络信息中心)研究表明,微信用户对微信的用法大多停留在聊天等社交交流上,占比分别为86.1%和34.6%。因为微信的朋友圈传播,借用手机联系人及QQ联系人的关系链,具备传播到达率高与转发率高的特征,传播速度飞快,转播成效明显。微信可以对不同用户群体进行后台分组,细分不一样的用户群体,提升传播的针对性与可控性,提高传播的精确度与成效。
2.聊天功能丰富,师生交流愈加便捷
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和任课教师都承担了很多的教学工作和事务性工作,天天可以和深入学生进行面对面思想交流的时间愈加少。而微信提供了语音聊天功能,可以帮助辅导员与学生进行话语交流,通过语音感知学生的心里情况和情绪变化。语音具备文字说不拥有的特殊功能,可以实在的感觉到学生的情况,学会需要关注的对象的特征。语音通话也能让学生感觉老师就在身边,随时随地都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
3.容易推荐,信息传播较快
微信不但可以推荐自己朋友圈的消息,还可以推荐互联网上的新闻、音乐、视频等,一些热门问题和有兴趣的话题通过持续的推荐和转载,便飞速的传播开来。据统计,年轻人学生微信用频率较高,教师选择一些正面的信息进行推荐,就能传播给友圈的所有学生,间接进行思想教育。
4.公众平台应用较快
伴随微信用户的不断增加,公众平台也得到了较快的应用。愈加多的企业、公司、学校、政府部门、基层团组织等都纷纷开通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各级微信公众平台天天都会定时推送一些信息,有活动介绍、社会热门、行业动态、娱乐消遣等多种形式,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二次开发,还可以达成在线顾客服务、购物、投票等更多年轻人人喜欢的功能,推进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广泛应用。
5.传播格局复杂
媒体环境下,伴随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内容融合、互联网融合、终端融合的趋势明显,舆论平台的交融,舆论传播格局日趋复杂,传播渠道与成效大不相同,微信新社交媒体对社会舆论格局具备不可忽略的杠杆效应。建议领袖会将微信舆论场的信息传播至微博等其他舆论平台。微信的朋友圈间更易获得准时的信息资讯,垃圾信息较少,熟人圈传播具备信息互动快捷,可信度、到达率、转发率高等特征。
2、高校微信舆情调控的意义
1.有益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
微信作为新的掌上舆论场,微信好友都是我们的私密朋友,而大学生的微信好友多为我们的同学、老师、家人、朋友等,他们所讨论的话题多和学习生活息息有关,并且在同学中可以达成一致的怎么看和建议。教师和学生工作管理职员通过关注大学生的微信,可以准时发现学生思想动态,对正确的思想进行勉励,对错误的思想准时进行引导。
2.有力的进行校园危机管理
通过微信监测系统的开发,可以准时监测到学生微信中的关键字,对这类关键字进行剖析,可以发现校园中潜在的危机。通过多级微信公众平台的穿插,充分借助信息推送的优势,对学生关注的事件进行正确信息的推送,就能有效缓解类似危机状况的发生。从其次,学生还可以通过微信监督学校每个环节的工作,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汇报,使学校有关部门准时学会事发的地址、状况,提高解决突发事件的效率。
3.有益于正能量在高校的传播
通过教师关注学生的微信和多级微信公众平台的创建,可以对学生的消极思想进行准时的引导。公共平台的管理者选取一些高质量的,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信息进行发布,宣传正面信息,引领价值取向,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由专人负责处置,通过互动不断提高推送信息的水平和针对性,满足高校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正能量在校园中有序的传播。
3、高校微信舆情调控的方法
1.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热门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生活观、价值观的形成和进步,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国内软实力进步的一个方向。
通过加入学生朋友圈、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等,可与时、准确知道学生思想动态和关重视点,有益于确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及手段,更好地做好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2.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引导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一些有利的文章,或者在朋友圈中推荐励志故事,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生活观、价值观。相对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简单的形式,微信理念教育更具备趣味性、吸引力,更容易被大学生同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看重微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用途,多管齐下,找准结合点,坚持用健康、积极、高尚的主流文化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法,巩固意识形态安全,引导大学生健全人性、塑造理想人格,升华生活境界。
3.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正能量宣传
打造多级层面的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图文信息发布高校、系部、班级的工作最新动向、正能量传播、热门话题讨论等内容帮助学生随时学会信息常识、汲取正能量。同时师生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参与微信互动话题的讨论、反馈学习、生活等动态信息,或对学院、系部的工作提出问题和建议建议。
4.构建多级微信监控平台
4.1打造微信群,畅通交流途径。面对大学生“无人不微”的现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打造班级、社团微信群,添加学生为好友,常常互动交流,借助朋友圈推荐有价值、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密切关注和研究微信进步新动向,少封堵、多疏导,少灌输、多交流,让微信成为学会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心电图”、交流交流情感的“贴心桥”、反馈建议建议的“直通车”,解决各类现实需要与问题。
4.2打造公众号,抢占思想政治教育制高点。应改进教育方法办法,借助学校、学院、社团等公众号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微素养,强化教育者的主导用途,使教育者知道微信特质、功能及其传播优势,全方位学会并驾驭微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可借助微信的即时性、互动性特征,将微信与传统教学结合,拓展多元化的教学。打造学校、班级、支部等公众号,辅导员、班主任、教师通过发布思想政治理论、专题常识、活动动态等,与大学生进行良性互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防止可能出现的思想和生活价值观偏航和误差。
4、结束语
微信作为新的社交平台,已经深深的影响着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几乎进入“无人不微”的状况。微信舆情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成为舆情教育的新阵地。通过微信舆情的调控,打造了新的校园危机学会渠道 ,也为校园突发事件的预警提供了新途径,让突发事件可以愈加准时的处置,对高校的思想稳定有积极有哪些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