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商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研究

点击数:520 | 发布时间:2025-02-25 | 来源:www.che228.com

    长期以来,国内常见存在着自然资源没价值、自然资源可以任意采掘用的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 自然资源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其供应求购规律决定着自然资源价格变化趋势。 因为传统自然资源价值观的误导和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力量,国内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存在很多缺点,需要进行市场化改革。

    自然资源 商品价格 市场化改革.

    1、自然资源及自然资源商品价格.

    (一)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包含气候、矿藏、土、空气、水、森林等,依据其不一样的物理属性可以进行如下分类。(1)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经过用后,通过自然界自行变化及生物的自然繁衍或人类活动影响, 在较短时期内可以重新获得的资源,如阳光、风力、森林等。

    不可再生资源是指人类没办法创造、 自然界需要经过漫长时期转化才能形成的资源,如石油、煤炭、各种矿藏等。 (2)会枯竭和不会枯竭资源。 自然界不可再生的资源,经过用都会枯竭或存在枯竭可能性,其在开发、用过程中,数目会降低、消耗。但有一些自然资源,无论怎么用都不会枯竭,数目也不会降低和消耗。对自然资源的分类还有非常多种,如实物资源和非实物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可储存资源和不可储存资源、高经济价值资源和低经济价值资源等。 作为人类劳动与自然生产相结合的产物, 自然资源是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自然资源的价值和一般产品价值是完全同质的, 两者只在量的规定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别。 自然资源既有价值,也有交换价值,还有资产属性, 这种讲解完全符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般原理和实质。

    (二)自然资源商品价格.

    经过人类劳动所开采出来的石油、煤炭、矿物等是资源类商品,不是资源。 自然界蕴藏、处于天然状况的矿藏是资源。资源是资源类商品赖以生产的基础。对于一个地方来讲,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如土、矿藏、水、气候基本上是天然形成的, 资源类商品却可以通过贸易获得。 因此,资源价格也就不同于资源类商品价格。 资源价格是指资源所有者出让资源所获得的收益, 或者指资源用户获得资源需付出的成本。 资源类商品价格是资源被开采或加工后供应的商品价格。 资源之所以有价格,第一,由于存在对资源类商品的市场需要。 因为存在市场资源需要,才会引致对资源的购买,进而产生资源价格。第二,资源是有主的。假如资源无主,就不会存在所有权让渡,也就不会存在资源交易,不会有资源价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矿、油田等资源可以被生产为独立的、可供供应的资源性商品,其价格可以由资源商品的价值决定。 一些经过用却没生产出独立的、可供销售的资源,如空气,也应有其商品价格,需要有人为之付费。 因此,空气、水等资源价格应包含资源与环境破坏的赔偿成本和环境恢复所需成本。

    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自然资源)价格决定与普通产品价格决定的共性在于: 自然资源需要拥有满足人类需要的用法价值才能参与财富创造, 一般需要通过人类劳动,如勘探、开采、运输、初加工等,其中很多人类劳动耗费是有价值的。 资源稀缺性的存在是产权出现的根本缘由。 当资源稀缺达到相当程度,资源价值不断上升,使产权规范变革的潜在收益大于产权变革收益时, 才大概产生新的产权规范供给。为克服资源产权缺失引致资源配置低效率,有关利益主体经过肯定的规范博弈, 最后会以法律形式来界定资源产权。

    2、自然资源商品价格改革困境.

    (一)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不合理.

    国内的资源问题主要在于资源过度开发与浪费现象紧急,使得整体经济效益低下,资源危机加重。 现在, 国内各种资源用户 (包含国有和其他所有制形式) 的资源初始用权大多不是在公开市场角逐中获得的,主要沿袭过去计划经济年代的获得方法,由政府授权分配用而获得。 资源用权由政府授与当然也就不会有市场价格,价格更不是由市场供应求购形成。资源价格体系扭曲是资源本钱很难内部化、 资源过度开发与浪费不断加剧的重要原因, 资源产权不明晰则是致使资源管理体制混乱的重点原因。长期以来,国内自然资源的维护、开发、借助采取的是条块分割式管理体制,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利资源的所有、开发、借助权等被分割给了不同部门,同时,自然资源所在地各级地方政府对自然资源也具备强烈的所有、开发、用、收益权诉求。

    一些经营机构用资源只支付了资源用费或资源税,资源用费或资源税不是资源价格,代表不了资源的市场价值。 资源用费或资源税不是由资源的市场供需决定的,其性质是政府税收或行政收费。如各级政府向经营企业出让经营性土地, 不是在公开角逐市场上拍卖,即便拍卖,大多也流于形式。 政府获得公共设施建设的土地和出让为经营用地的土地, 更不是靠市场方法获得,而主要依赖行政方法强制获得。因为国内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时期, 面临的资源问题更为严峻。 2004 年以来,石油、铜、铁矿石、煤炭等基础资源价格飞涨,致使企业本钱激增,投资信心和进步后劲紧急不足。伴随资源价格问题的日益凸显,国内将面临高价资源带来的高本钱增长时期。长期以来,国内实行免费或底价用资源的价格政策, 资源借助效率远远低于国际水平,仅为 34%,与发达国家相差约 10 个百分点。

    同时, 国内能源消费强度远高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单位产值能耗约为美国的 3 倍、日本的 7 倍。 高能耗与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法导致国内经济进步面临巨大重压。

    (二)自然资源价格水平偏低.

    自然资源被免费或底价用的结果, 一方面导致了开采用过程中的巨大浪费,资源被破坏紧急;其次导致一些经营者尽可能占有更多的自然资源, 由于占有资源可以预防角逐对手用, 且占有资源没或只有极少的占用本钱。如石油、天然气、煤炭、各种矿山等高经济价值资源, 企业仅需支付极少的资源用费就能开采。一些地方经营者用土地、水资源甚至无需缴纳资源用费,资源被免费用。这会给周围环境、土地、水、动植物导致损害。 高经济价值资源用、开采本钱被紧急低估,一些本钱未进入价格。现在国内资源类商品价格仅仅反映了资源的获得本钱, 而没反映资源的稀缺性与消耗资源类商品的机会本钱,土地、水、矿商品、石油、煤和电的价格常见低于国际市场价格。

    计划经济年代, 因为不可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然资源经济价值, 资源被长期免费调拨用, 产生资源无价、材料底价、商品高价的现象。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资源性商品稀缺性、有限性及用中产生的外部性渐渐被认识。但因为政府在对垄断行业的价格管制中,更多考虑了社会的承受能力,仍然采取资源底价政策,在一定量上加剧了资源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现在国内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等8 个行业主要商品的单位能耗平均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高 40%;钢、水泥、纸板的单位商品综合能耗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 21%、45%、12%。 说明国内粗放型经济增长方法并没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国内经济增长在相当大程度上还是依靠资源高投入来达成的。

    (三)与资源、要点价格有关的理念相对落后.

    第一,长期以来,个人服从集体和组织,企业、单位利益是大局等观念, 使一些正当的个人权利在堂而皇之的原因下被侵占。 单纯地觉得,将资源、土地免费或底价交给外企、其他所有制企业用,或有利于吸引外商或其他投资,对促进当地经济进步有利,而不可以充分认识到投资者在免费获得资源、 土地后, 由于没本钱,会滥用资源、土地;不可以认识到政府支配的资源、要点是公共财产,将它免费或底价交给企业用,事实上是将公共财产转移给了一部分人, 是对另一部分人的不公平。 第二,资源、要点所有者或传统用户权益不明晰或得不到尊重。 不少人在理论上没将资源价格与资源类商品价格分开, 觉得资源类商品价格已经是由市场形成的价格。 这种观念,与将国家利益、国有企业利益混为一谈有关。改革开放以来,大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没对此进行严肃探讨, 结果致使不少人忽略资源用其实也应该有价格。最后,对一些资源用应该付费存在模糊认识。对具备非常高经济价值的油田、煤矿等资源,大家认识到了应该付费,但各级政府可以找理由剥夺原有用户的权益, 只支付极少的补偿费或根本不予补偿。

    (四)资源、要点市场化改革滞后.

    在整个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中,资源、要点没进行同步市场化改革, 仍然沿用过去的资源配置方法办法。 致使资源要点价格市场化改革滞后的重要原因:(1)大家对资源、要点价格由市场形成存在争议,不少人觉得资源、要点不应该像普通产品那样供应。 (2)觉得资源、要点尤为重要,国有经济需要维持控制或主导地位。自然资源价格应该充分反映市场供应求购关系,在政府监管下形成。如加拿大、美国在自然资源价格形成过程中,市场机制起着主导用途,资源价格总是取决于主要国际市场价格水平, 石油和煤炭的价格形成特别这样。 美国石油价格是以纽约产品交易平台的西德克萨斯油价为参照价, 加拿大油价取决于阿尔伯达省埃德蒙顿油价。加拿大、美国煤炭价格完全由供需双方依据国际市场煤炭价格确定,政府不干涉。国内资源性商品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 价格不可以真实反映市场供应求购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缺少对投资者、经营者和买家的勉励与约束用途; 很多资源性商品在生产过程中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本钱没体目前价格中, 外部本钱没内部化。

    3、自然资源商品价格市场化改革.

    (一)市场导向原则.

    第一,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配置资源有哪些用途主如果通过价格信号达成的。理顺资源价格关系,健全价格形成机制,做到管少管细管好。但凡放开后可以由市场形成合理价格的,要坚决放开。如在全方位达成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中, 一方面要进一步打造市场化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政府逐步淡化对煤炭价格形成的干涉,改革现行煤炭订货方法,推行长期买卖合同,健全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通过市场化方法达成煤电价格良性互动。其次,政府要研究打造科学的本钱核算体系,全方位反映煤炭资源本钱、生产本钱和环境本钱。

    第二,放宽市场准入,鼓励角逐。 有角逐,资源、要点价格才会真实反映其价值, 才会促进资源用的节省和有效率。有效角逐的出现需要市场上有数目足够、利益不一样的市场角逐主体存在, 假如资源市场上只有国有企业,有效角逐是很难拓展的。应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资源市场,与国有资本享受同等的市场准入权利,对于国有资本占绝对优势地位的资源范围, 应给予民间资本优先进入的权利,以鼓励角逐。对于试图进入国内资源市场的外资企业,应该按 WTO 有关规定决定其进入范围。

    第三,根据统一开放、角逐有序的原则,打造各种资源、要点买卖市场,使资源、要点有交易网站。要使买卖在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下运行,防止暗箱操作。

    (二)打造完善明确的资源产权和资源管理规范.

    第一, 应打造完善政府在资源宏观管理方面的规范,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用途。一是要针对现在资源产权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资源产权与用权,对资源产权与资源用权实行离别, 对资源实行有偿用与出售, 以预防资源用户随便滥用或过度用资源且不需要承担任何直接经济责任。二是基于公共资源归国家、全民所有, 国家应设立专门的国有资源资产经营和管理机构,拟定相应法律法规,切实履行资源的管理、调节、监督和控制职能。三是在进一步打造完善环境资源法制体系的同时, 加大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素质能力建设,加强执法力度,扭转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为环境资源保护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

    第二,树立资源资产化的观念,达成资源市场化管理。资源产权不明晰致使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导致以经营权管理代替所有权管理, 使资源所有权遭到条块的多元分割。改革的方向应是资源资产化管理,推进经营权与所有权离别。资源的资产化是把资源看作产品,作为资产投入到社会再生产中,以获得资产收益。资源资产化管理下,国土资源部门或国有资源管理部门,第一应将资源生产企业推向市场,使其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在资源所有者与生产企业间打造起产品货币关系,达成资源经营权与所有权的离别。

    第三,打造自然资源有偿开采规范,健全自然资源价格管理机构建设。 石油、煤炭、天然气和各种有色金属等自然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会面临枯竭的威胁。在国内,各类自然资源都是国家所有,自然资源的开采者需要向资源所有者———国家缴纳肯定资源开采税或资源开采补偿费。

    (三)深化价格改革,形成合理资源价格体系.

    第一, 应尽快扭转资源价格仅反映其开采本钱而极少反映其再生本钱的情况。 打造完善资源有偿用规范, 使资源价格充分反映其社会本钱和资源的自然丰裕度、稀缺性、供应求购关系及其开发借助条件等,使自然资源价格随其稀缺度变化而变化, 促进稀缺资源流向用效率更高的区域和行业。

    第二,科学确定价格水平。依据“代际公平、合理补偿”原则,在资源市场买卖价格基础上加付肯定额度的自然资源补偿成本, 以对传给下一代的资源数目和水平加以补偿和保证。 同时,要使资源定价规范化、科学化、透明化得到各方面的认可。

    第三,明确定价主体的转换。自然资源的定价主体大致可以分为市场和政府两类。以市场为定价主体,是指自然资源的价格由市场供应求购关系来决定, 价格随供应求购规律变化而变化;以政府为定价主体,即政府负责拟定各类资源的价格并推行价格监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市场供应求购自行决定自然资源价格,可以促进资源借助效率的提高。但只有市场机制还远远不够,市场价格不可以反映资源用户的外部本钱。因此,为了达成自然资源开采、用的代际公平和合理补偿,需要调整市场价格以反映社会本钱,兼顾公平,这需要政府加以干涉。适当的资源定价主体应当是市场与政府相结合,以市场形成价格为基础,辅之以必要的政府干涉。

    第四, 政府资源监管部门需要在市场形成价格的基础上,当令、适度地对资源市场价格进行调整。 适当的资源价格参考标准可用 “边际机会本钱法” 加以确定。 同时,对于市场价格低于政府官方报价的差额部分,政府通过征收“资源用税”或“资源用补偿费”方法达成;对于市场价格高于政府官方报价的差额部分,政府则可以向企业支付价格补贴, 消除这部分价格差。 如此, 经过调整后的资源价格就能综合反映资源的直接生产本钱、补偿本钱和外部本钱等社会本钱。

    探索资源价格管理的新渠道.

    第一,稳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资源价格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考虑各方面承受能力,推进渐进式改革,重点做好水、电、土地、煤炭、天然气等 5 个方面的价格改革工作,使其价格既反映市场供应求购,又要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目的; 既反映不同资源价格及其差比价关系,又反映资源和资源商品差比价关系。对放开的资源商品价格,要加大政府价格监管,健全各种预警和应对处置机制,确保市场平稳和经济安全。

    第二,健全环境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拟定或调整环境资源价格需要依据环境资源供应求购弹性特点来进行,以愈加合理地控制环境资源消费量, 达成人类可持续进步。如水资源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应通过打造水资源市场,使水资源买卖逐步市场化,从而减小水资源买卖本钱,使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借助。

    第三, 确认生态资源价值, 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坚决打破经济核算体系中忽视自然资源存量和用量、不可以反映自然资源增加或降低、资源既不计价又不计折旧的情况, 打造起能反映微观经济活动各种外部影响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生态环境资源的固有价值和经济活动导致的生态损耗纳入经济核算内容之中。[1]谢 地 ,邵波.论我 国自 然 资 源价 格形成 机制 的 重 构[J].学习与探索,2005(11).

    [2] 王学 庆 . 资 源 与 要 素 价 格改革 的 基 本 思路 [J]. 中 国 物价,2006(6).

    [3]刘 环玉 ,宋岭 .我 国 资 源价 格改革 的 几个 问题 [J].经 济纵横,2007(5).

    [4]冷 淑莲 ,冷 崇总 .自 然 资 源价 值 补 偿 问题 研究 [J].价 格月刊,2007(5).

    [5]张 景 华.经 济 增长 中 的自 然 资 源 效 应 研究[D].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6]曹 明 宏 ,张 光 宏 ,陈 祖 海.环境 领 域 市 场失灵 的 机 理 及其宏观调控策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12).

    [7]冷 淑莲 ,冷 崇总 .自 然 资 源价 格改革正当 时 [J].环境 经济,2008(3).

    [8]刘助仁.深 化 资 源价 格改革 的 基 本 取 向[J].粤港澳 市 场与价格,2008(11).

    [9]马 凯.积极稳妥 地 推 进 资 源性 产 品 价 格改革 [J].求 是 ,2005(12).
    [10]牛 桂敏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中 资 源价 格 机制 的 创 新 [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6).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