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循环经济 可持续进步 绿色GDP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经济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国内用短短20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程,生态和环境遭受了紧急破坏,致使本应在不同阶段出现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在短期内集中体现和爆发出来。粗放式进步致使污染加剧,国内环境污染已从地表水延伸到地下水,从一般污染物到有毒有害污染物,形成了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态势,对生态系统、食品安全、人体健康构成日益紧急的威胁。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很难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因此大家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法,大力进步循环经济,达成资源的高效借助和循环借助。
1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进步
无序开发紧急透支国人的存活环境,进步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紧急制约。针对危机,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国内需要走循环经济的道路。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需要根据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置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是解决国内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矛盾的根本出路。
循环经济是按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办法运行的具备高效的资源代谢过程,完整的系统耦合结构及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互联网型、进化型复合生态经济,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流动方法为特点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可以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进步的经济提供策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进步之间的尖锐冲突,可以说进步循环经济是推行可持续进步的必然趋势。
2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
传统工业经济是由“资源——商品——废物和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经济。在这种经济中,大家强制把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弃物很多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借助常常是粗放的、一次性的。循环经济主张的是一种打造在物质不断循环借助基础上的经济进步模式,它需要把经济活动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商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得在整个经济系统与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只产生极少的废物。循环经济评价原则,简称“3R”原则:
(1)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原则(Reduce),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的。针对产业链的输入端——资源,通过商品清洗生产而非末端技术治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开采与借助,以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为经济活动的投入主体,以期尽量地降低进入生产、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对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生产者通过降低商品材料投入和优化制造工艺来节省资源和降低排放;买家通过优先选择和购买包装浅易、循环耐用的商品,以降低废弃物的产生,从而提升资源物质循环的高效借助和环境同化能力。
(2)循环经济遵循“资源化”原则(Reuse),以废物借助最大化为目的。针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对买家采取过程延续办法最大可能地增加商品用方法和次数,有效延长商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对生产者采取产业群体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使商品-废弃物的转化周期加强,以经济系统物质能量流的高效运转来达成资源商品的用法效率最大化。
(3)循环经济遵循“无害化”原则(Recycle),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的。针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提高绿色工业技术水平,通过对废弃物的多次收购再造,达成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达成废弃物的最少排放。
3 循环经济与绿色GDP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进步水平的要紧标志,GDP的增长只不过反映了人类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一般让人们视为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然而,在GDP增长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表目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类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自然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降低;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使环境污染,或滥用资源使生态破坏。绿色GDP是为了克服GDP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它是指从现行的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本钱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成本后的剩余国内生产总值,它为构架循环经济新体制指明了方向。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