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9082(2014)06-0261-01
聋生与正常学生比较,他们对抽象的定义不只知之甚少,对问题的理解具备片面性和形象性,道德判断水平也非常低。 因为缺少语言和周围现实的全方位深刻的认识,又因为耳聋学生视知觉较飞速,模仿能力较强的心理特征,再加上一种好奇心(或社会上某些人的引诱)。一些聋生对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确的理解,对于社会公认的道德行为和美他们并不理解,因此,在聋校,更应看重德育教育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升聋生的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笔者依据多年来聋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探讨,针对聋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谈一谈我们的见解和做法:
1、学校的教育
马克思曾说过:“人的进步取决于和他交往的所有人的进步。”学校的领导、全体教师职工,都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通过种种途径,采取种种手段,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聋校德育工作的拓展,需要遵守所有从实质出发这一剖析、处置问题的原则。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质、心理实质和生活实质。作为一名教师即便学生犯错,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会才能获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可以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
另外,作为教师应坚持表彰勉励为主,点燃亮点。法国教育家费雷曾说过:“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功,会促进其他方面的成功。”再如我班上有一位学生,刚来时,很自卑。或许是大舌头是什么原因,他讲话非常不了解,很多正常同龄伙伴嘲笑他,至使他愈加不愿开口说话,于是,在教学和日常,我想尽方法来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在一次语训课中,他背完一首儿歌之后,我对他说:“你说的‘话’老师能听懂,而且,老师感觉你已经说的很好了,目前你能再背一遍吗?”这位学生不只本节课表现得很认真,而且重点是他从此有了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大大的提升了。在班上组织的儿歌比赛中,他表现得最积极。作为教师应抓住学生获得成功的契机,帮助探寻我们的心理支撑,相信“我会”、“我行”,增强自尊、自强意识,在成功的开心和快乐中,在平等温暖的环境里激进进步、提升。
2、家庭的配合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紧补充。作为父母,应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更重视平时日常的好生活行为和习惯的督促和培养,因为家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要紧场合,父母与子女间有着不可替代的亲情和血缘关系,因为语言障碍,父母与之交流困难,容易使聋生在感情上和父母疏远致使心理不好的,父母对聋生的教育困难程度加强,使聋生假期里失去有效的家庭教育,极易受社会上不好的品行影响,冲击了聋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因此,作为学校,一方面,应指导父母学习手语,拓展家庭教育。其次,要十分知道学生的家庭状况,学生在家表现。而作为父母,一方面,应督促学生严格实行学校的规章规范;其次,准时反馈学生在家的异常,与什么人交往等。在这点上,我班上邢婉婷的父母做得最好,邢婉婷5岁来我校读小学一年级,不只学习成绩出色,而且在文静方面表现突出,曾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全省的文静比赛,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加上人也长得漂亮,故此,就有的同学暗地里写情书给她。她回家告诉她的母亲,母亲在这个问题上处置得很好,她一方面通过和老师的联系,加大对孩子的教育;其次,她亲自找孩子谈心。从而让孩子的思想慢慢地顺利的从这件事中过渡。
家庭是教育的摇篮,一个人的思想、信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几年,我校一名小学生得到了中残联捐赠的助听器,可是不小心弄丢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认真积极帮她找,后来,就有学生反应,说看到了五(2)班的苏源昊同学捡到了一个助听器,我立即跑去找他,在同学的盘查下,他承认了,说放在家去了。于是,我叫他明天带来交给老师,他也答应了,哪个知第二天,他对我说,助听器找不到了。我怕他是想藏起来,于是我又对他说:“你拿来将来,老师会表彰你的,再说,拾到东西要交给老师,如此,才是一个好学生。”他点点头,说再回家找找。第二天,他同样又对我说:“没了,找不到了。我忘了放在哪儿了。”我只好抱着尝试一下的态度打了一个电话给他的爸爸,让他父母帮忙在家找找,他父亲非常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他父亲来电话说,助听器找到了,他是费了非常大的力气才找到的。原来,那天,苏源昊捡到助听器后,出于好奇,就戴在自己耳朵上玩玩,他听不见,以为助听器是坏的,就扔在了马路边上的草丛里,而他的爸爸了解真相后,连夜赶到扔助听器的地方,找了近1个小时才找到。他说,他不可以让他的孩子从小培养爱撒谎的习惯,要端正他的思想,需要认真对待他犯的每个错误。我被这位爸爸的行为所感动,同时,我也想,假如大家孩子的父母都能有一个如此的心态去对待孩子,那样,还有哪些不可以解决的德育问题呢?
3、社会的参与
拓展聋校的德育教育光依赖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是不够的。学校要在发挥德育工作主导用途的同时,还应积极加大与社会的联系,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德育工作的管理。我校与我市一所大学爱心社常有联系,常常组织活动,目的是让大家的残疾学生在与正常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品质。
残疾人联合会对社会上的聋少年要负起管理、引导、职业教育培训、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管理。以降低社会上聋人的不好的思想和行为对在校生的影响,使学校的德育教育的成就得到巩固和加大。
作为学校,应与执法机关部门获得联系,邀请有关职员到校讲痤。向学生讲述一些犯罪的人和事,用事实来教育学生做个守法的好公民。在打击聋人犯罪的同时,更应看重学生的教育引导,让聋生常常参加法庭审理、公判大会,促进聋人形成纪律、法制观念,提升德育工作的效果。譬如,我常受公安部门的邀请为社会上的聋哑犯罪嫌疑人作手语翻译,每次作为翻译回到学校,我都把案件详细地告诉我的学生,让学生来评价案件,让学生来分辨是非,在事实中让学生知道法律,同时也告诉学生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怎么样严格地遵守法律,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总之,聋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只须大家从一丝一微处着眼,优化教育工作的育人环境,紧紧围绕聋哑学生的认识特征,学校、家庭、社会一同努力,关注聋生的生活世界,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主导用途和学生主体用途,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活动方法,创造全社会关心残疾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风尚,耐心细致地拓展教育活动,把德育活动作为培养聋生具备好品德的要紧渠道之一,为聋生的德育工作创造好的进步空间,使聋生成为德才兼备残而不废的有用人才,聋校的德育工作定会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