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准则国际化定义的非一致性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进步,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已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但,现在,学术界对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并没达成协议。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有3种;
(-)国际化就是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交流。交流,通过找寻各国差异之所在,求同存异,以便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
(二)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降低国与国之间的差异,通过肯定的渠道寻求出一同认同的一致内容,促进国际协调。其目的是寻求各国的共性,尽可能降低国家间的差异,消除非必须的分歧,已达到国际间的可比性。同质性。
(三)实行全球一体化、同一化。从将来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进步角度来看,是完全消除国家间的差异。
上述看法中,第一种看法是强调差异的存在,第二种看法是降低或消除差异,第三种看法是一种理想化的看法,也是国际化的最后目的。
2、国际会计准则的拟定问题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进步的势必结果,但,这个国际会计准则由认来拟定,其内容是更多地体现美国(或者英国等其他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的精神,还是体现广大进步中国家的需要,就看上去非常重要。假如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更多地体现的是英美国家会计准则的精神,那样,英美国家在这场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运动中将大受其益;相反,广大进步中国家将需要耗费很多的本钱去达成其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协调。如此,尽管这类国家将从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受益,但,在该进程中所发生的很多改革本钱和风险也将主要由这类国家来承担。假如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更多地体现的是进步中国家的需要,那样,进步中国家的改革本钱和风险也将小得多。显然,哪个可以在国际会计准则的拟定中占据主导地位,认就得利,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将是一场利益之争。
1998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计划重组,其目的便是为知道决上述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组计划最后于1999年11月获得通过,2001年1月1日起正式推行。遗憾的是,新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改组策略是在美国的主导下完成的,体现了美国的利益。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之前的16个理事中,尚在4个理事(马来西亚1个席位,墨西哥1个席位、南非和津巴布韦1个席位、印度和斯里兰卡1个席位)代表着进步中国家,但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共14个席位)中只有南非一个进步中国家拥有1个席位;大多数席位为英美国家所有(占了7个席位)。即便是为了广泛听取世界各国对国际会计准则拟定的建议和建议而成立的国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在其总共49个席位中,美国占了10席。
所以,可以预料,国际会计准则将更多地体现英美国家会计标准的特征和内容,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与向英美国家会计准则靠拢在本质上将不会有多大差别。从这个角度讲,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假如全球各国(特别是进步中国家)的会计准则均一味地向国际会计准则或者英美等国会计准则靠拢,那样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改革本钱事实上便由这类国家(主如果进步中国家)承担了,而英美国家不只没或者极少发生改革本钱,反而充推荐受了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收益,这样来看,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不止是一个技术性问题,其背后的实质事实上是各国的利益之争,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的结果事实上也是各国利益之争的结果;进步中国家在其中面临比较被动的局面。
3、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将是长期而艰巨的
毫无疑问;在当今世界,伴随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加速,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时尚所向。但、大家也应当看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绝不是一个国家或者区域所面临的事、更不是中国一个国家所面临的事,而是全球每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江全球范围内,各国会计准则之间及其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类差异的产生,有的是因为每个国家不一样的社会经济特点所决定的,有的是因为每个国家不一样的文化法律传统所决定的,也有的是因为国际会计准则本身存在一些技术性缺点所导致的。因此,要消减过些差异,每个国家,包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而这将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乃至漫长的任务。
4、国内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本市场的进步滞后
资本市场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所赖以存活的“基地”,其进步速度和程度制约着会计国际化的进程。而会计准则的健全和会计信息水平的提升又是资本市场健康进步的强化剂。国内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进步程度不高。多年以来,资本市场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正在不断地健全,但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水平上,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信用问题和“三角债”问题是国内资本市场的毒瘤。若不尽快解决这类问题,国内的资本市场就难以满足企业集资和筹资的需要。特别是国内加入WTO之后,海外的投资者蜂涌而至,同时带来了强大的资本和技术,期望瓜分国内市场,这对国内弱小的资本市场冲击非常大。而且,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只有壮大国内的资本市场,才能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也才有强大的根基。
(二)资本准则与规范关系的混乱
现阶段国内的会计规范体系是准则和规范并存的模式。一方面,在不断地拟定和颁发新的具领会计准则和修订已发布的具体准则:其次,颁发了《企业会计规范》《小企业会计规范》《金融企业会计规范》和《预算企业会计规范》。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并存,然而各自的详简程度都不同,规范的对象一致但有肘规范口径有出入,这会导致使企业无所适从的状况。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