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贸易全球化 贸易壁垒 对策
1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在于生产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表目前两个方面:一是单个企业(主如果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向纵深推进,在组织安排和管理体制上超越国界局限;二是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之间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打造全球生产体系,国际分工愈加细化。近年来受交通运输、通讯及信息技术进步的带动,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和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进行各类生产。因此愈加多的公司走出国界,达成跨国经营成为生产全球化的主角。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起了主导用途。它们依赖角逐优势,推行全球范围内的最好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点的组合,节省了生产本钱,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不只使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增长起了相当大的促进用途,而且也使跨国公司成为各国经济联系的主要途径,加深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靠与影响,也带来了贸易的自由化。
2 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贸易的特征
贸易自由化体现了跨国公司生产全球化的市场目的,因此它与生产全球化相伴而生。伴随地区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国际贸易已经出现了几大特征。
2.1 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率结构上出现了重大变化
二战后,服务贸易进步速度一直高于产品贸易进步速度,服务贸易的比重相对于货物贸易正在迅速上升,至1997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已等于当年产品出口贸易额的25%,这一比率数还在逐年提升,使服务贸易愈加成为世界贸易新的增长点,工业制品中技术商品尤其是高新技术商品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原材料商品中具备特别意义和策略意义的资源商品的贸易量增长飞速,绿色环保商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
2.2 产业内部贸易比重上升
20世纪80年代将来,地区经济一体化在更大范围内推进生产要点的自由流动,加速资本的相互渗透,深化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国际分工,进而推进了产业内贸易比重上升。在21世纪,随着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合作纵深进步,这种趋势将继续扩大。
2.3 地区内贸易扩大,全球贸易向自由化方向进步
因为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在各区域的相继打造,使自由贸易区内部关税将最后消除,生产要点逐步达成自由流动。因此,在一体化地区内部贸易量将飞速增加,同时将降低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使贸易更多地在地区内部进行。在多边贸易体制另一侧进步起来的地区经济合作以减少贸易壁垒、推进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地区贸易自由化正成为全球现象。
2.4 世界市场角逐激烈,贸易大国摩擦此起彼伏
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进步中国家都把进步经济的立足点放在世界市场上,为了进步经济,都要扩大出口,市场角逐大大加剧。各贸易大国竞相扩大国外市场,一定会加剧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伴随国际贸易体制的改变,发达国家总是打着合法的旗号,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政策。
2.5 进步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正在稳步上升
国际分工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进步中国家已逐步改变了只生产和出口原材料的状况,进步了我们的多种制造业,且制成品出口日渐增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区域与工业有较大进展的国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正在大力进步某些中等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这致使了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区域结构的改变。
2.6 各海外贸额等于GDP比重大幅升高
1950年国际贸易占全球生产的比重为7%,现已接近20%。到1997年,世界主要进步中国家的贸易额占GDP的比率都是1995年的两倍以上,有些甚至达到了1995年的三倍。这类特征将会致使全球贸易额和贸易量的增长。国际贸易额增加使各海外贸依存度加强,国际贸易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据预测,到2020年,贸易将占GDP的50%,世界贸易活动将愈加频繁,贸易仍将是各国经济增长的要紧推进力。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