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点击数:397 | 发布时间:2025-01-13 | 来源:www.qichewo.com

    内容提要:“新巴塞尔协议”的颁布提出了研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需要,为探索减少操作风险的有效渠道,本文在剖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具体形式与产生缘由的基础上,从国内商业银行的实质状况出发,借鉴海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防范与控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对策,对减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字: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封控;防范对策

    进入20世纪90年代将来,一系列因为操作风险(OperationalRisk)所致使的银行案件震撼了国际金融界,也对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004年6月“新巴塞尔协议”的颁布,提出了研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需要。据金融信息参考2005年第6期报道,国内从2000年到2004年共发生涉案金额在百万元以上的银行业案件75起,其中人民银行6起,农业银行15起,建设银行17起,中国银行18起,其他金融机构10起,除涉案金额不祥的13起案件以外的其他案件导致国有资产损失高达24.15亿元。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国内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产生是什么原因及其防范对策具备特别的重要程度和迫切性。

    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形式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在实质管理过程中有多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依据商业银行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借鉴海外操作封控与管理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组织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为组织机构设置与组织控制失效或低效,产生操作风险,而使得实质成效偏离预期目的的可能性。国内商业银行在改革过程中,组织机构及控制方法都在变革之中,由传统的组织结构及控制方法,向“公司化”的组织机构及控制方法转移,组织机构及控制方法发生失效或低效的可能性非常大,由此就很容易引起操作风险的产生,这种由组织机构及控制方法有哪些用途或内在功能失效产生的内部操作风险,就是组织风险。
    2、管理风险。是指因为管理职员与管理职能失效,产生操作风险,而使得实质管理成效达不到预期目的的可能性。加大管理是控制操作风险的有力方法,在商业银行的运行过程中,管理职员舞弊、管理规范缺点、管理技能降低等,都会致使内部控制规范的失效或低效,从而引发操作风险的产生。这种因管理职员与职能缘由产生的操作风险被叫做管理风险。
    3、技术风险。是指因为技术工艺、设施及方法等不完备或失效引发操作风险,从而使得技术控制成效达不到预期目的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的技术控制方法愈加先进,犯罪分子的作案方法也愈加高明,特别是计算机及互联网系统的产生,在便捷用户与增加商业银行业务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增加互联网操作风险。另外,现代印刷方法的提升,也在不断地产生着假票、假币,也促进了操作风险的产生。以上这方面是什么原因产生的操作风险,被叫做技术风险。
    4、职员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内部及外部有关职员,有意识、有目的地作弊或责任心不强、判断失误等缘由而产生操作风险的可能性。内部职员舞弊是因为职员素质低下与内部控制规范失效等缘由导致的人为风险;外部职员舞弊是外部不法分子与内部人勾结、借助商业银行的缺点或使用现代技术方法进行诈骗,以导致商业银行或别人资产损失的行为。
    5、法律及规范风险。是指因为国家法律、法规不完善,与商业银行规范缺点,而导致商业银行及别人资产损失的现象。国内商业银行现在正处在改制时期,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商业银行规范及业务还没完全与国际接轨,已经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因为环境条件的不成熟还没完全起用途。因此,通过健全及贯彻实行有关法律、法规来减少操作风险,具备要紧的现实意义。

    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产生具备多方面是什么原因,针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实质状况,充分考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环境、运行特征与内部控制情况等原因,可以把产生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总结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内部欺诈(InternalFraud)行为。是指商业银行内部的有关职员,使用诈骗、盗用资产、违犯法律与内部规章规范等方法进行舞弊,导致商业银行发生资产损失的行为。在国内商业银行中,因为缺少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失效,内部欺诈是产生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在2003年媒体报道的71起操作风险案件中,内部欺诈引起的有41起,占全部操作风险案件57.75%;从损失金额上看,71起操作风险案件共产生经济损失295821万元,其中内部欺诈产生的经济损失高达199677.43万元,占全部损失金额的比率为67.50%。在海外,内部欺诈也是产生操作风险是什么原因之一,但不是重要原因。依据2003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内部欺诈产生的操作风险案件1564起,占全部操作风险案件的3.31%,损失金额56350万欧元占全部损失金额的7.23%。可见,在国内内部欺诈是产生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应重点进行防御。
    2、外部欺诈(ExternalFraud)行为。是指商业银行外部的职员使用打劫,伪造凭证或票据进行诈骗,开具空头支票或用银行卡恶意透支,借助计算机盗取别人及银行货币资金,破坏金融行业计算机系用与使用其他的违法方法使商业银行资产导致损失的行为。在国内,外部欺诈仅次于内部欺诈是产生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第二大缘由,依据2003年媒体报道的操作风险统计,外部欺诈案件15起占全案件的21.13%,产生经济损失92237.3万元占31.18%;在海外,依据2003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外部欺诈案件20039次,占全部案件的42.39%,产生经济损失121130万欧元,占全部损失金额的15.54%。可见,外部欺诈在国内外都是产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应重点进行防御。
    3、实行、交割及步骤管理(ExecutionDelivery&ProcessManagement)失误。是指在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过程中,业务及管理职员因为买卖数据输入错误,简洁的管理失误,不完备的法律文件,未经批准访问顾客账户,合伙人的不当操作、与经济纠纷等所产生的买卖失败、过程管理出错、合作失败等情况,最后致使商业银行经济损失的行为。在国内,这是产生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第三大缘由,依据2003年媒体报道操作风险事件的统计,这一缘由所引起的操作风险案件占全部案件的比率为9.86,产生经济损失75.09万元,占全部损失金额的0.025%;在海外,这是产生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依据2003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共发生操作风险案件16578起,占全部操作风险案件的35.07%,产生操作风险金额229260万欧元,占全部操作风险损失金额的29.41%。可见,这是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一个潜在缘由,也应加大看重。
    4、顾客、商品及商业行为(ClientProducts&BusinessPractices)失误或低效。是指因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职员,因违约、滥用顾客的秘密信息、进行错误的买卖、参与洗钱与销售未授权的金融商品等,从而产生没办法满足某一客户的特定需要、商品失效或失误、商业行为出错等现象,给银行或用户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依据2003年的统计资料,国内因顾客、商品及商业行为产生的操作风险,案件数目占比为7.04%,损失金额占比为1.29%;海外案件数目占比为7.17%,损失金额占比为31.14%。因此,树立顾客至上的观念,规范金融商品与商业行为,是控制操作风险产生的一条要紧途径。
    5、雇佣合同与工作情况带来的风险事件(EmployPractices&WorkspaceSafety)。在商业银行运行中,因商业银行不履行合同,就会产生员工需要赔偿的事件;商业银行不可以为员工创建好的工作环境,就或许会违反员工的健康安全规定,也会或产生员工需要赔偿;商业银行在实行合同和提供好工作条件方面的不足,也会会引起员工的消极怠工、减少责任心、甚至会发生罢工。这一方面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指出,其次会引发更紧急的操作风险案件。在国内,这一缘由引发的操作风险案件不多,经济损失也非常小,不是产生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在海外,据2003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这一缘由产生操作风险案件的占比为8.52%,产生经济损失的占比为6.72%,是引发操作风险的一个主要原因。
    6、意料之外事件产生有形资产损失(DamagetoPhysicalAssets)。主如果指因为恐怖事件、地震、失火、洪灾等不可抗拒的力量产生的商业银行实体资产的损失。这种损失一般是由非人为性缘由导致的,当不可抗拒的意料之外事件发生时,假如管理有效会降低所发生的风险,管理失效会增加所产生的风险。在国内这部分缘由所产生的操作风险不大,不是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在海外确实产生操作风险的一个主要原因,据2003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这一缘由产生操作风险案件的占比为1.4%,产生经济损失的占比却为24.29%。因此,国内也应看重这一缘由,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操作风险。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