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经济年代,人力资源对经济的进步日趋要紧,人力资源会计也成为了会计范围中的研究热门。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有关问题作了很多的工作,甚至打造了比较完整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学者们常见将人力资本视为人力资源本钱支出资本化的全部结果,从而缩小了人力资源资本化的范围。
人力资源会计的思想是“人本思想”,理论来源于人力资源管理。因此,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进一步厘清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机理,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无疑是必要的。
1、资源和资本
为更了解地论述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机理,先对资源、资本和人力资源等几个定义进行必要的辨析。
1.资源
何为资源?《辞海》的讲解为“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觉得,资源是在肯定时期、地址条件下可以产生经济价值,以提升人类目前和以后福利的自然原因和条件。显然,上述两种概念只限于对自然资源的讲解。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点”,“劳动和自然界在一块它才是所有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73页)。马克思、恩格斯的概念,既指出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包含劳动力和技术)的原因视为财富的另一必不可少的来源。可见,资源不只包含自然资源,而且还包含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原因,还包含人力、人才、智商(信息、常识)等资源。
综上所述,资源包含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备适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矿产、海洋、石油、人力、信息等。
企业中,资源可概括为所有用来完成任务,提升工作效率的各种工具、条件和环境的总称。在形式上,可分为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两大类。
2.资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觉得,资本是可以带来将来收益的价值,是资产的价值形态。在剖析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指出资本是一种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是历史的产物,是一种特殊历史阶段上的社会生产关系。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从资本的自然属性角度指出,资本是一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要点,资本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点,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的产出的耐用投入品。
实践中,资本是就投资相联系的。从投资活动的角度看,资本与流量核算相联系,但它同时又是投资活动的沉淀或累计的结果,因此其又与存量核算相联系。
虽然上述表述不同,但都表明,资本的目的是追求收益,数目上应等于被投资和动员的资源。
3.人力资源和与人有关的资本
通过资源和资本定义的剖析,与人有关的资本与人力资源之间有什么区别明确可见。人力资源是整个企业职员的劳动素质、生产技能和常识水平,不只包含已得到相当开发的人力资源,即经过相当教育或培训开发的常识型职员,也包含未得到开发或开发极少的人力资源,即从事体力型或简单辅助兴工作的劳动者;不只包含想投入企业生产活动中的职员人力资源,也包含不愿投入企业生产活动中的职员人力资源。与此相对,与人有关的资本指的是劳动者投入到企业中的常识、技术、革新能力和管理办法的总称(魏杰,2002)[1]。从数目上来看,前者是潜在的、静态的总值,后者是现实的、动态的部分数值。
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决定了与人有关的资本在数目上非常难达到人力资源的水平。人力资源是潜在的与人有关的资本,对其能否成功动员和开发决定了人力资源的借助效率和成效。与物质资源不同,人力资源的获得和用不只取决于企业,还要遭到资源所有者――职员影响的。所以,物质资源全部投入生产是较容易达成的,而投入生产中的人力资源和企业保有些人力资源在数目上非常难等同的。因此,有必要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开发,以降低人力资源的隐性流失,增加可投入生产中的与人有关的资本。
2、人力资源资本化和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会计的逻辑
会计学中将人力资源资本化概念为企业人力资源支出本钱记作资产的方法,并觉得其经过确认、计量和记录的数值即为企业的人力资本。以下图示之,可更了解地发现该概念所持有些逻辑。
人力资源有关支出本钱
人力资源资本化
人力资本(报表中的资产)
图1传统的人力资源会计
确认、计量和记录
传统人力资源会计的逻辑觉得,人力资源资本化之后结果势必是人力资本。然而,从上文对几个定义的辩析中,发现与人有关的资本并不可以等完全同于人力资本。因此,要对人力资源会计的逻辑关系进行必要的修正。
资源和资本关系表明,资本是资源投入和动员的结果,即资源资本化结果。对于人力资源来讲,人力资源资本化是增加可投入和被动员人力资源的过程,亦即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开发,强化人力资源的水平,提升人力资源能动性,降低出工不出力的人力资源隐性流失现象,达成与人有关资本最大化的过程。因此,修正后的人力资源会计逻辑可用下图来表示。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资本化
与人有关的资本
图2人力资源会计的逻辑修正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