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债券投资 风险 防范
债券投资是投资者通过购买各种债券进行的对外投资,它是证券投资的一个要紧组成部分。通常来讲,债券按其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指债券预期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及变动幅度,债券投资的风险是常见存在的。与债券投资有关的所有风险称为总风险,总风险可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
1 债券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
1.1 不可分散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又称为系统性风险,指的是因为某些原因给市场上所有些债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含政策风险、税收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1.1.1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有关债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要紧的举措、法规颁布,引起债券价格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对本国债券市场的进步一般有肯定的规划和政策,以指导市场的进步和加大对市场的管理。政府关于债券市场进步的规划和政策应该是长期稳定的,在规划和政策既定的首要条件条件下,政府应运使用方法律方法、经济方法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方法引导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地进步。
1.1.2 税收风险
对于投资免税的政府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税率下调的风险,税率越高,免税的价值就越大,假如税率下调,免税的实质价值就会相应降低,则债券的价格就会降低;对于投资于免税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所购买的债券被有关税收征管当局取消免税打折,则也会导致收益的损失。
1.1.3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市场利率的可能性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债券是一种法定的契约,大部分债券的票面利率是固定不变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流向银行储蓄等其他金筹资产,降低对债券的需要,债券价格将下跌;当市场利率降低时,一部分资金流回债券市场,增加对债券的需要,债券价格将上涨。同时,投资者购买的债券离到期日越长,则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其利率风险也相对越大。
1.1.4 通货膨胀风险
因为投资债券的实质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伴随产品价格的上涨,债券价格也会上涨,投资者的货币收入有所增加,会使他们忽略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并产生一种错觉。其实,因为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水平降低,债券的实质收益率也会降低,当货币的实质购买能力降低时,就会导致有时即便大家的投资收益在量上增加了,但在市场上能购买的东西却相对降低。当通货膨胀率上升到超越债券利率水平,则债券的实质购买力就会降低到低于原来投资金额的购买力。
1.2 可分散风险
可分散风险又叫系统性风险,是指某些原因对单个债券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含信用风险、收购风险、再投资风险、出售风险和可转换风险。
1.2.1 信用风险
当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没办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为信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目前公司债券中,公司假如由于某种缘由不可以完全履约支付本金和利息,则债券投资者就会承受较大的亏损,即使企业的经营情况很好,但大家也不可以排除它存在财务情况不佳的可能性,若真有这种可能,该企业的还本付息能力就会降低,那样就会发生它不可以按约定偿还本息,从而产生了信用风险。
1.2.2 收购风险
对于有收购性条约的债券,常常有强制收回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常常是市场利率降低、投资者按债券票面的名义利率收取实质增额利息的时候,而发行公司提前收回债券,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就会遭受损失,从而产生了收购性风险。
1.2.3 再投资风险
因为购买短期债券,而没购买长期债券,将会有再投资风险。比如,长期债券利率为10%,短期债券利率8%,为降低风险而购买短期债券。但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假如利率减少到6%,就困难找到高于6%的投资机会,从而产生再投资风险。
1.2.4 出售风险
当投资者急于将手中的债券出售出去,有时不能不在价格上打点打折,或是要支付肯定的佣金,因这种付出所带来的收益变动就产生了出售风险。
1.2.5 可转换风险
若投资者购买的是可转换债券,当其转成了股票后,股息又不是固定的,股价的变动与债券相比,既具备频繁性又具备不可预测性,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在经过这种转换后,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将会增大一些,可转换风险因此产生。
2 债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2.1 合理估计风险的程度
在进行投资之前,投资者应通过各种途径知道和学会各种信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剖析投资对象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1)从宏观方面,需要准确剖析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原因的变动状况;知道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征、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趋势;关注银行利率的变动与影响利率的各种原因的变动。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