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各国需要偏好、规模收益、产品与要点市场等与福利和贸易有关方面历来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而国际贸易市场受环境原因的影响却未得到关注。比如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的要点禀赋理论与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均推进了国际贸易理论向前进步,但二者仍未关注贸易过程中涉及的环境要点。既往贸易实践证明,任何一国的贸易活动均遭到各类原因影响而没办法独立完成,在国际贸易中任何一国的单方贸易行为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别国贸易环境。而就现阶段国际贸易形势而言,国内可以在更广的范围、更高层次与更大范围参与国际贸易,深入经济技术合作与角逐,而国际分工深化为国内对外贸易提供了更多机会,但与国际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随之增多,非关税贸易壁垒愈加多,成为目前国内对外贸易的一个严峻考验。
1 目前国际贸易形势剖析
伴随世界经济贸易在近几年来以一个极高的速度不断增长,国际分工也有了进一步深化。第一是国际分段式生产成为主流,据麻省理工学院统计数字显示,全球年销售额≥10亿USD的300家公司中,其零部件制造的51%、总装的47%、仓储的46%、顾客服务的43%与产品研发的39%均在海外完成。第二国际服务贸易增速与传统货物贸易增长速度相比毫不逊色,因此也成为后者增长的一个要紧动力,同时也是全球价值链构成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虽然发达国家在目前依旧是国际间货物与服务贸易的主体,但进步中国家对外贸易一直维持高速增长,并已远远超越发达国家,同时其所占比重也不断增大,进而在国际经济贸易中饰演了愈加要紧的角色。其跨国公司也在不断扩大对外投资,对于国际贸易市场产品结构产生的影响也随之增强,并成为国际贸易中一部分最为活跃的力量,推进了国际经济贸易不断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贸易组织固有协调管理机制也为国际贸易进步提供了帮助,贸易摩擦较以往有所降低,就此点来看,国际贸易秩序有了一定量的改变,但从整体上来看,国内依旧面临严峻的对外贸易考验。
2 国内对外贸易进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出口贸易进步速度较快,但进口贸易用途仍未得到充分体现
综合近几年国内进出口贸易数据来看,国内对外贸易存在肯定问题。历年来外海外贸出口额大致维持持续上涨的态势,但一直没办法达到进出口平衡,因此一直存在贸易顺差问题。这说明国内出口贸易依旧依靠于原材料、资源和技术等,对于海外优势资源尚没办法予以适当的、充分的借助,很难增加出口角逐优势。以2014年进出口贸易数据为例,将去年同期不可比原因剔除后,其7、8、9月份出口平均增速超越了10%,明显高于2013年全年平均水平。而进口贸易数据则相对低迷,2014年月平均进口水平不足1700亿USD。
2.2 出口贸易结构有肯定变化,但商品附加值相对较低
国内出口贸易形式主要为加工贸易,显而易见,加工贸易方法中商品附加值相对较低,这就意味着大家需要用便宜资源与劳动力来换取,甚至以牺牲环境这一恶性后果为代价。同时,加工贸易方法下国内大多数企业均为定牌生产与贴牌生产,紧急缺少自主品牌。因此此种出口方法仅仅可以赚取加工成本,而品牌所创造的无形资产则为他国所攫取。剖析国内外贸企业性质不难发现,其主要均为外资企业出口,由此说明国内依旧缺少真的拥有自主品牌与先进技术的出口企业,仍需要借用中外合资企业与外资企业推进出口贸易进步,致使外贸出口存在肯定被动性,同时也不利于本国出口企业竞争优势的提高。
2.3 对外贸易存在较高的依存度,价格贸易条件指数表现出恶化趋势
在国内经济进步中,对外贸易一直被叫做“三驾马车”之一,在GDP中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充分证明了外贸对于国家经济进步的贡献;而就国际贸易进步角度剖析而言,国内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化也可见一斑。国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贸易出口比重大幅提高,1995年仅为19.4%,而在2009年这一数字跃至45%,同时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进口市场表现出高度依靠性。在中国出口贸易中,欧美市场份额所占比重接近40%,这一数据充分证实国内对外贸易过于依靠海外市场。与之相对的则是国内市场进步依旧落后,而以欧美市场为主的海外市场波动一直对国内贸易出口产生直接影响。就贸易条件指数(TOT)剖析来看,国内虽然在2007年金融危机后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但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贸易进步模式导致中长期贸易条件困境,贸易条件指数也表现出恶化趋势。
3 国内对外贸易进步的促进方案
3.1 紧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机会,采取有效手段加强出口商品附加值
伴随全球产业机构与资源配置格局的新一轮调整,政府与企业应付全球经济形势走向变化予以充分关注,紧跟年代节奏,积极转变外贸进步观念,深入优化对外贸易出口结构,以科学的外贸进步观为引导,对优质进口资源加以充分借助,推进外贸出口的进步;充分考虑进出口均衡进步,合理控制贸易逆顺差,达成最佳化配置国际资源,最后形成“双赢”的科学贸易进步观。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为出口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帮助其培养出拥有较高核心竞争优势的产品,形成自主品牌,通过高附加值商品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比如可给予相应补贴来提升出口退税率,推进加工贸易升级或者转型,并延伸至上下游产业,以便于在国际分工中增加国内对外贸易的价值。
3.2 政府与企业应积极进取,妥善应付国际贸易摩擦
就政府角度剖析而言,有关部门应付目前对外贸易法律体系予以不断健全,在以国内进出口企业为管理对象的同时还应纳入在华的外国跨国公司与外商投资企业,针对其贸易行为拟定富有针对性的进出口法规,主要包含进出口额的参照标准与统计口径等等,以此来对国内对外贸易差额予以评估和衡量,减少贸易摩擦发生率。同时还应打造并健全有关预警机制、专门机构与专业贸易人才,针对海外贸易壁垒搜集有关资料,并对国内进出口企业受此进步的影响做出准时评估和反馈,为国内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有效的政策指导,帮助其做好贸易摩擦的应付工作。
3.3 应不断扩大内需,并对内需和外需之间的关系有正确认识
伴随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国际资本新一轮布局随之加速,新兴经济体复苏进程遭到影响;而“外部需要难有明显回升,中海外贸角逐优势转换为青黄不接;贸易摩擦形势依旧复杂严峻”成为目前国内对外贸易进步所面临挑战的突出体现。对此,政府应通过新一轮调控,努力扩大内需,减少对外贸易依存度,确保对外贸易条件得到改变。同时还应积极推进对外贸易进步,帮助企业妥善借助国际与国内资源与市场,通过政策扶植等办法来应付企业筹资困很难及流动性不足的难点。而出口企业也应付自己进步策略予以当令调整,积极进取,果断出击,争取利益最大化。
4 结语
从国内对外贸易进步经历来看,传统依靠于进步加工贸易与吸收外资的模式已逐步有所转变。一部分国内企业开始在全球价值链上发挥着愈加要紧有哪些用途,而伴随信息通讯技术、电子商务平台与服务贸易范围的进步,国内将会培育出更多、更出色的跨国公司,自行塑造全球价值链条,达成国际资源的高效配置,推进国内对外贸易达成可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