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对每一个人的重要程度大伙都了解,大家都了解学习代表将来,成绩代表过去,学习收获生活,学习改变命。智学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中三年级地理上册要点复习》,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中三年级地理上册要点复习 篇一
大方热力用途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途
吸收用途:具备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用途: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用途越强,在夏天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非常高
散射用途:具备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方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因为大方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用途强,所以地面辐射大多数都是被大方吸收
②大方逆辐射是大方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哪个方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用途
2.高中三年级地理上册要点复习 篇二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依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近日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近日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天,南半球为冬天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近日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天,南半球为夏天
(2)依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假如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应该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3.高中三年级地理上册要点复习 篇三
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一般用于俯瞰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区域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4.高中三年级地理上册要点复习 篇四
1、对流层的特征: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减少;
②大方对流运动显著;
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征: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②大方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益于高空飞行。
3、大方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方增温--大方辐射--大方保温
4、大方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途: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国内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6、大方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方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夜晚多云,气温较高。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国内热量最丰富的区域: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天陆地>海洋,冬天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
①影响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情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国内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地球自西向东转,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转,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转
12、地表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级递减至零;
13、除南北极点外,地表任一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为15°/h;
14、北半球察看北极星的仰角大小即为当地的纬度大小;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15、在地球公转运动中,日前点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达值,远日点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达最小值;
16、假如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17、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春秋分直射赤道;
18、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约天天移动0.26°,每月移动8°;
19、晨昏线的判读:
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经过的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经过的线为昏线;
在侧视图中,左夜为晨,右夜为昏;
在晨昏线上的点,假如地方时<12时,则该点所在线为晨线,如果地方时>12时,则该点所在线为昏线;
5.高中三年级地理上册要点复习 篇五
农业布局特征
1、耕作农业区:
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
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长白山区是国内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国内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要紧的苹果产区。
3、畜牧业区:
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要紧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畜种:呼伦贝尔三河区域: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