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鼓励下,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搭建筹资平台,开辟筹资途径,多方法融通资金,加强了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力度,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伴随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增大,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增长,政府性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渐渐显现,值得引起大家高度看重。
地方; 政府; 债务;.
为强化财政风险管理、防范和解决地方政府债务,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促进社会经济持续、迅速、健康进步,大家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机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公用事业单位和筹资平台及投资担保公司等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了调查和剖析。总体来看,形成政府性债务是什么原因错综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共服务需要与财力之间的矛盾,是形成政府性债务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伴随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进一步提升,对政府提供的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愈加高的需要。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各级政府加快了城市建设节奏,一大量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先后建成。如高密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对穿越城区的小康河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治污处置,对市区内的昌安大道、振兴街、立新街、凤凰大街及外环路等10 条主要道路推行了综合改造。在城市公用事业进步方面,推行高标准配套建设了供气、供热和排污管网大规模改造,全市供气管道由 1997 年的 28 公里进步到 2010 年的 120 公里,供热管道由1997 年的 40 公里进步到 2010 年的 77. 4 公里,城市排水管道由1997 年的 183 公里进步到 2010 年的 425 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断投入,加强了政府筹资重压,虽然高密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因为财政刚性支出居高不下,地方财力满足不了经济社会进步的需要,要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赖政府筹资或举债。
二是国家政策性增资需要地方财政保障,是形成政府性债务的要紧原因。近年来,国家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改变农民生活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这类政策在发挥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加强了地方政府债务。以高密市为例,去年以来,兑付农村合作基金会股民基金,中央下拨的解决农村合作基金会金融风险专项资金; 为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推进企业加快进步,上级财政部门发放的国债转贷资金; 农业综合开发和世界银行林业贷款; 为刺激国内需要,中央和省下发的扩大内需资金等等,都需要地方财政偿还所欠债务。在新农村建设中,高密市推行了区镇街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供水管道由1997 年的107. 7 公里进步到2010 年的237. 6 公里; 积极推行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设,全市农村公路由 1997 年的 45 公里进步到 2010 年的 2224 公里,高密市投入了很多资金修建农村公路,相应形成了政府性债务。
三是不适当的营业额考核助长了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是形成政府性债务的重点原因。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营业额考核中一般只有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没将债务总额及债务率、偿债率等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存在重政绩考核、轻债务考核,重资金投入、轻效益评价的倾向。在实质考核过程中,常常未能有效地统筹考虑经济社会进步程度与当地财力的承受程度,使得地方政府在面临财力不足的状况下,为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实行举债搞建设、促进步,完成人高考核指标。
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的适度负债有益于加快推进地方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但伴随地方财政重压不断增大,防范和解决财政风险非常重要,需要采取积极手段和对策,自觉增强债务风险意识,加大政府性债务管理。
( 一) 应打造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一是控制债务规模。依据经济进步情况、财政收入支出形势、政府债务的情况,加大政府举债中长期进步规划的研究,控制债务总规模。二是强化债务评审。地方政府对各类债务要进行充分的事前科学论证,打造项目评审规范,对建设项目的规模、资金来源、本钱和偿债资金来源、建设项目效益等进行评审,防止举债的盲目性和随便性。三是加大政府性债务归口管理。配备专门的机构和管理职员,拟定政府性债务会计核算规范,夯实债务管理基础。
( 二) 应打造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防范机制。一是实行债务责任制。为防止投资决策失误,要实行整个投资项目的决策者一贯负责制。对舍弃职责,放松管理,导致项目失败,偿债发生困难的责任人,应追究行政责任; 对导致重大损失浪费,甚至借助主管项目之机违法违纪的,应追究法律责任。二是打造预警机制。应常常性地对项目推行状况进行跟踪审察,加大财务监督,督促项目单位准时偿还债务。三是加大债务监控。应成立地方政府债务监控小组,专门负责对地方政府债务运行中主要矛盾和问题对策及风险原因进行剖析,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运行过程中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控,准时发现新的债务风险原因,采取有效手段准时解决,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
( 三) 应打造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偿债机制。为了切实防范可能发生的地方政府债务的支付风险,应每年对地方政府债务情况进行彻底清查,摸清底数,按期统计债务状况,并对政府性债务率和偿债率进行剖析和预测,准时学会政府性债务动态变化状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地方法和办法,研究科学的债务风险评价指标,对政府性项目债务的规模、结构和安全性等进行全程动态评估和监测,着重逐年消化历史债务,依据债务偿还期限和财力增长幅度,拟定相应的偿还计划。
( 四) 应打造健全政府筹资平台运行机制。坚持总量控制、综合平衡的原则,依据当地重点项目建设和社会进步需要,在财政承受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具体安排资金融入的规模、期限、方法和作用与功效。应将筹资平台“政府”债务收入支出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报请市人大审批,确保筹资规模适度、筹资本钱可控、资金结构优化、期限搭配合理。规范资金融入程序,严格根据项目筹资,依据项目进度,分批次、分阶段进行筹资,防止闲置资金浪费。应坚持“政府统一决策、严格规范操作、依法加大管理”的原则,加大筹资的用法和管理,确保投向合理、管理责任明确、运作科学规范,切实发挥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