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2-2589(2014)15-0234-02
1、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提出的依据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进步现代职业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革新精神、实践能力”[1]35。加快进步现代职业教育是国内经济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加大和改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全方位推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策略,具备重大而深远意义。正如江泽民同志对全国大学生所指出:“你们树立哪种理想,学到哪种常识,具备哪种能力,关乎祖国和民族的将来”[2]。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目前一些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师生“两相煎熬”的情况。出现这一局面是什么原因多方面,一是市场经济的大环境致使大家认识上重经济轻政治;二是部分院校的领导和一些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的轻视;三是思想政治课任课老师自己的问题。一方面是思想认识问题,少数思政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用途认识不足。思想政治工作是所有工作的生命线,是完成所有工作的要紧保证。“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学会,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3]839。少数思政教师错误地觉得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是虚的、无用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都不坚信,就谈不上理直气壮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也就谈不上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其次是教学能力问题。这主要表目前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办法落后。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而理论教学,仍然是以“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或一幅屏幕”的“灌输式”的讲授法为主导,照本宣科地忽略受教育者的心理和感受,没深入地把思政教育的特质与高职学生的特征结合起来,无的放矢。其结果是教师讲得痛苦,学生听得乏味。
思政教学要在思政教学过程中真的发挥教师的主导用途和学生的主体用途,而把二者有机统一块儿的有效渠道就是实践教学。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议》早就明确指出:要加大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大实践环节。要打造和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综合机制。加大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察看剖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成效。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更符合高职学生的实质,抓住和借助了他们好“动”的特征,是达到教学目的的要紧渠道和方法。
2、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思政教师为主体进行的一种体验式教育,它既包含传统观念中的社会实践,也包含所有能够帮助学生知道社会和国情,能够帮助学生运用理论常识剖析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学活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常识为依据,以强调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形式,以勉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考虑为特点,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与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对社会实质生活的参与和体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磨砺意志,培养好的行为习惯,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到优化、提高的过程。
所谓全方位实践教学,是基于理实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种模式。具体地讲,全方位实践教学就是改变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仅使用观看影像材料和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等过于单一的形式,使用课堂与课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基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统一与自我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整体性的实践教学模式。
全方位实践教学最鲜明的特点是实践教学场合的灵活多样,充分借助和挖掘各种有益于教学的各种校内校外资源,使实践教学范围最大化,进而使教学内容生动化和教学形式多元化。推行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是与课堂教学相匹配的,需要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剖析和解答有关社会实践问题为主,学生在剖析时要运用课本上的理论看法;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应当以学生的亲自参与和探索为主,而不是被动地、静态地同意常识。真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由“行动、心动、行动”的知行交互用途转变,最大限度地使思想政治理论常识入心入脑,内化素质,外化行动。
3、全方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路径
全方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突出一个“全”字。这种全方位多场合的实践教学决定了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很多方面的积极参与、紧密配合,仅靠思政课教学部门及思政教师的单打独奏是非常难有效展开的。结合多年来思政课全方位实践教学的探索实践,这一模式的有效进行需要遵循以下基本路径:
一是要打造和健全院校党委领导、思政教学部门挂帅、行政支持、院系协作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机制。党委的看重、行政的支持、院系的配合是关系到思政课全方位实践教学能否持续进行的重点原因。思政教学部门的策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是关系到思政课全方位实践教学活动效果大小的决定性原因。
二是要打造一支思想政治性强、业务能力精的思政教育教学队伍。思政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思政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怎么样直接关系到思政教学的实效。思政教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一直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政教学的根本任务。要把握思政教育教学的实质,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需要,转变传统的思政教育理念,丰富思政教学的方法办法,全方位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不只要能准确地讲授思想政治理论常识,还要可以有效地组织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行家手,把思想政治课教“活”。 三是要统筹谋划、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目的、内容和步骤。第一,实践教学的目的需要明确、具体、可行。目的需要具备针对性,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精神世界进步的需要而确定。目的表述应当明确具体,使学生一看就明,一听就懂。目的的确立要实事求是,符合高职学生的实质,既要积极先进,能勉励大学生奋发进取,又要切实可行,通过肯定的努力可达到。第二,要剖析学生的需要情况,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的组织者要通过深入、广泛的调查、访问等渠道,学会并剖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要,确立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的内容要有创造性,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要有针对性,能解决学生思想、心理上存在的问题;要有适应性,符合高职学生思想、心理的实质和进步特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要有系统性,实践教学的内容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体系相统一,不一样的实践教学的内容要前后衔接、相互呼应,按部就班,层层推进,形成完整的体系。最后,实践教学应拟定周密的计划。计划应包含时间安排、场地选择、职员投入、经费开支与意料之外状况的处置预案等。
四是要精心找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平台。一方面,要结合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充分借助、挖掘校内现有些各种资源。立足课堂本位。课堂环节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大有可为的环节,也是思政课老师可以抓住主动权的环节。课堂实践教学在形式选择上具备灵活性,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具备持久性和连续性,在学生参与上具备广泛性。课堂实践教学可使用专题讲课、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剖析、影片赏析和实践模拟等多姿多彩的形式。挖掘校本资源。校本资源就是院校所拥有些、可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进步需要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要点资源。其中有形资源包含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无形资源包含活动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人力资源主要包含教师、辅导员、学生、校友等;物质资源主要包含科技馆、校史馆与各种素质拓展设施等;活动资源包含学生礼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信息资源是指各种报纸杂志、互联网媒体、电影电视、讲坛、沙龙等。其次要拓展社会载体。社会载体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时空上的延伸。社会载体可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打造契约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由学校有关部门牵头,与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签约挂牌仪式,双方共建共赢,达成长效合作。二是打造随机性实践教学基地。依据实践教学的需要,与社会有关组织进行短期或临时的合作。
五是要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主要包含评价程序、评价内容、评价方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不可以只单纯注意考核结果,更要重视对大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团体精神、综合能力、革新精神等。这几个部分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体,其处于学生全方位进步的统一体中。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应采取硬评价与软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实践教学的评价主体第一应是思政课教师,教师要依据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态度、运作、调查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老师的评价应占成绩的百分之六十,另一主体是学生,学生评价的内容应包含他们对已拓展的实践教学的兴趣及参与程度,在实践性教学中的感悟,进而做源于我评价,学生评价占成绩的百分之四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还应该包含学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这主如果学校的教务部门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时、教学策略、教学结果的评价,形成实践教学内外评价的体系。
六要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规定相应的学时。思政课实践教学除课堂实践教学以外,其他任何实践教学都不能离开肯定的经费做保障,学校应该依学生人数按学年提供肯定的实践教学经费。学校教务部门应为实践教学规定相应的学时,原则上每两周一次,一学期应保证八个以上课时。
全方位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在我校已初见效果。伴随这一模式的日臻健全,势必大幅度地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