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9082(2014)06-0141-01
1、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进步的需要 2006年-2010年,国内通过示范性高职建设等,探索了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进步的新模式。
2010年-2020年,是以骨干院校为动力,以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为抓手,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层次,提升服务地区进步能力的新阶段。这是一条合适中国国情的、具备中国特点的高职教育进步的道路,要在这个路上继续走下去,就需要坚持教学改革。
2.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目的定位的需要 高职教育要以社会需要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备好职业道德的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要达成这一目的,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3.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可持续进步的需要 高职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走内涵进步的道路,达成可持续进步的需要。现在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到持续进步的重点阶段,需要以提升教学水平为中心,既要考虑学校的进步,满足规模、水平、结构、效益的协调进步需要;更要考虑学生的就业与可持续进步能力,让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有做人之德、存活之能、创业之才。
2、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
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 现在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还没完全形成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陈旧。有的学校的课程设计过分强调学科常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形成了学科型的课程体系,具备本科压缩性的课程体系的特征,不可以支撑就业技能的进步需要;有的学校狭义理解职业教育的涵义和定位,过分强调职业进步的需要,形成了培训型课程体系,导致学生择业能力差,自我健全和进步的常识结构基础薄弱,不可以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
2.教学办法和方法不够合理 现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办法单一,教学过程仍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很难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革新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学方法落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难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需要,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与企业和职业职位相对应的一流的教学方法应用的太少,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忽略了对学生革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不过被动地适应课程、吸纳课程,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和学都脱离了做,使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
3.教学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学历层次整体水平偏低,具备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比率非常低,缺少基本的学术理想与追求,教育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能力较弱。同时,教师缺少企业背景,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教学水平也不高,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目前高职教育的整体社会地位不高,也很难吸引出色人才充实到高职教师队伍。
3、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什么时间手段
1.丰富教学内容,重视理论常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 依据高职教育培养目的,针对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根据技术范围和职业职位的实质需要规划专业布局,准时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拓宽专业基础,专业口径要“宽窄并存”。在办学思维上要淡化专业的定义,在教学推行上不要一直围绕培养什么专业的人才,而是要围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职业职位适应性强的人才。重组课程体系,大力开发实用课程,构建校本、地方、国家三级课程体系,着力抓好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科技和生产力进步的现实水平。在课程建设中要准时反映科技和社会进步新成就,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革新精神。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模式。
2.改进教学方法办法,重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力 革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等教学办法,鼓励学生独立考虑、培养学生的革新意识,有益于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有益于揭示客观事物的数目关系和几何形体的本质特点,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常识,促进思维的进步。同时,要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方法的应用,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创设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感官,让他们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可以提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3.加大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加大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大教师队伍的人事规范改革,打造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把社会上的出色人才吸引到实习指导师队伍中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变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二是加大现有教师的职业培训力度,探索打造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规范,拟定和健全职业教育教师兼职教师聘用政策。三是加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可以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职员、高级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师,努力造就一支对职业教育规律有深刻认识,数目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适应职业教育改革进步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