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收付达成制为基础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范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全国部分省市的国资委开始在所出资企业推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范,总的做法是:以收付达成制为基础,对出资企业的现金收入支出活动进行列收列支反映,收入主要包含国有资产收益、产权出售收入、筹资收入和其他收入四大类,支出主要包含国有资本营运支出、投资支出、筹资支出、其他支出四大类,预算结余是所出资企业的货币资金大全数。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范,反映出资企业的资金来源、占用和结余状况。但因为出资企业所面临的经济体制、会计环境和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发生了巨大变化,单纯以收付达成制为基础很难反映国有资本的来源、用及效益状况,因而也带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范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目前:
1.收付达成制与出资企业的现行会计基础存在矛盾。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不过是国家的一个预算单位,收益上交国家,亏损由国家弥补,保持简单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由国家划拨,国家和企业主如果缴拨款关系,与此对应的预算规范的会计基础是收付达成制。但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已经不再是国家的一个预算单位,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所需资金也由企业自己筹集,企业依据法律规定,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因此,沿袭传统观念以收付达成制为基础打造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范,势必与企业现行会计基础存在较大矛盾和冲突,不只很难操作,而且很难控制。国资委与出资企业是出资与被出资的关系,不可能再回到缴拨款关系的老路。
2.预算收入支出反映的内容和结果不够全方位。收付达成制下打造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范,从报表形式上来看,只是出资企业现金流量预算表的简单叠加和大全。而在一个预算年度内,出资企业还会发生很多的非货币性买卖,比如收到抵债资产和产品、以股权换股权、资产置换、资产损失核销等,这类业务没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就没办法真的反映出资企业的国有资本营运过程全貌。现在推行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其预算结余数是出资企业的货币资金余额,而仅仅反映资金余额,对于看出资企业效益、资产保值增值状况,还远远不够。
3.收入支出核算不够准确。收付达成制下,预算收入仅反映当年达成数,而对于出资企业的历年收益结余没反映。分期支付的重大产权出售收入,仅仅只不过反映了当年实质收到数。国有资本营运支出中,固定资产折旧费、资产减值筹备等没反映,没办法对出资企业营运本钱进行科学的核算。对于重大投资形成的资产和股权没进行账面反映和处置,没通过合并会计报表,反映国有资本的放大效应。
4.没反映真实的负债状况。在现行收付达成制下,只反映当年的筹资收入和还本付息的支出,对于出资企业的担保等形成的或有债务没反映,也没办法知道出资企业现在的债务规模和水平,没办法获得全方位的债务信息,不利于出资人拟定宏观决策和债务风险的防范。
5.国资委层面没一套完整的账务处置程序。现在在收付达成制下打造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范,已经开始规范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和管理工作。对于国有资产收益的用法,国资委也没形成一套完整的账务处置程序,使得对于国有资产收益的预算会计处置非常不规范。
2、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范的比较优势
打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范,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提供的会计信息将愈加全方位。从西方国家的政府预算和会计处置的实践来看,推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预算和会计改革已经在部分国家推行,权责发生制可以全方位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可以更好地帮助经济决策, 确定债务规模,从而使得预算管理愈加科学合理。
1.实行权责发生制可以达成与出资企业会计基础的有效对接。现在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大都实行企业会计规范,并以企业会计报表体系编制企业财务预算。实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范,可以达成经营预算清单和企业财务预算清单的对接,而且在预算收入支出的会计处置科目和账务处置程序上维持一致性,既有益于预算有关科目信息的获得,也有益于对于预算的会计处置。
2.实行权责发生制有益于政府出资人职能的落实。国资委的成立,标志着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分开。国资委受政府委托推行对出资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这就需要国资委根据企业的规则办事。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确认基础,可以非常不错地反映损益,达成收入本钱的配比,对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有非常大的促进用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可以较好适应政府出资人职能的内在需要,达成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
3.实行权责发生制可以全方位反映出资人所拥有经济资源的来源、用及其成效。权责发生制不仅能够反映出资企业拥有些经济资源存量,而且对于预算年度形成的增量资产也能做出客观纪录。权责发生制下本钱与成本的配比,可以对各项预算收入支出做出愈加科学的评价,从而正确引导政府对国有资产营运管理的正确决策和客观评价,达成经营收益最大化。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