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假如时间可以往前倒推的话,居民总可以回忆起那个年代,大伙生活在一个大院内,夜晚家家户户一块纳凉,夜不闭户。虽然当时生活条件简单朴素,但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亲密无间。后来,伴随物质环境不断优化,翠竹园社区和中国千千万万个其他社区一样,社区居民之间冷漠、不信赖,遇到事情高高挂起,各人只扫门前雪。在以少儿、中年轻人、老年三大群体为主的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使得社区在居民心中仅仅只不过居住地,遑论社区凝聚力与幸福小区的建设。怎么样破除社区居民之间的冷漠,打造一种同舟共济的邻里关系,成为社区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翠竹园社区互助中心(以下简称“互助中心”)应运而生。它旨在透过主张和组织社区居民成立各种会所,开办各项文体活动、互助活动和服务活动,以此增进邻居间的互动,帮助社区居民们架起一座信赖的桥梁。
2 翠竹园社区治理背景
2.1 社区概况
翠竹园社区坐落于南京雨花台区雨花街道,地点优越,紧邻花神湖和雨花台区风景区。社区由玉兰山庄别墅区和翠竹园小区两处高端住宅组成,由新加坡仁恒地产公司建于2000年,居委会2004年十月准备,2005年9月正式成立。社区共有居民3036户(其中玉兰山庄259户,翠竹园小区2777户)。关系在社区的党员81人;常住台胞台属39人;侨眷134人,归侨9人,华侨华人15人(158人);外籍人口214人,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24个国家;其中老年人占小区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均收入5500元。
2.2 社区面临问题及需要
大多的城市社区邻里之间缺少交流,更没信赖和关爱,居民之间没互动和交流,这会导致社区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越是高端社区如此的问题越突出。翠竹园小区作为高端住宅区,在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和知道,形成社区居民互动、互助、互信一体化效应,提升社区居民安全系数、幸福指数,已成为社区居民的一同需要。
2.3 社区治理主体
互助中心由此作为社区居民互动互助的平台应运而生,由社区热心居民、建筑师阿甘发起。翠竹园社区居民自发组织活动和会所、居委会从政府层面与互助中心构建社区和谐环境、物业提供软硬件支持、开发商通过采购方法支持互助中心的建设、业委会从程序上解决互助中心的后顾之忧。翠竹园社区形成“五位一体,互为依托”的生态一同圈。
3 互助中心促进社区治理的做法
3.1 社区互助中心的成立
2004年,在翠竹园社区居住的一位美籍华人想打网球,却苦于找不球友,于是在社区公告栏张贴公告招募,三天号召了6位一同喜好者,成立了翠竹园社区第一支网球会所。透过网球会所这个平台,社区成员的其他需要也在得到满足,譬如出游、孩子教育、家政、车位用等等。经过进步,网球会所的平台有所局限,每一个人都可以为其他人提供帮助,但有时信息交流不准时,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于是热心的十几个人提出打造业主联谊会,打造一个平台来不断地服务社区,引领社区的进步和建设,互助中心由此成立。
3.2 社区互助中心的做法
互助中心通过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组成各式各样的会所,主张居民结社自由,相互帮助。互助中技巧以迅速成长,第一,组织构造渐渐成熟,互助中心招募各会所核心成员,成立会所。由会所推举负责人担任互助中心理事拓展工作。互助中心聘用专职员工2人组成工作小组,负责互助中心财产及财务工作,互助中心支付相应的酬金,并对专职职员的工作进行考核。第二,形成了积分规范。借鉴海外时间银行的理念形成社区互助积分规范,每次帮助其他人将会得到相应的积分,而被其他人帮助将要付出相应的积分,健全积分体系,勉励互助精神。第三,在经费来源方面,互助中心经费来源有:第一,公益捐款,如社区居委会、仁恒地产开发商,小区内部企业老板的捐款;第二,会所反哺,互助中心下面的二十多个会所,实行会员制,“哪个倡导、哪个负责、哪个受益”,收会员年费、活动费,各会所每年反过来补助15%的钱给互助中心;第三,经营收费,互助中心常常主办一些大型的活动,如晚会,比赛等,收取肯定门票费和活动费,用于互助中心未来的进步。
3.3 互助中心参与社区治理效果初显
自2010年到今天,翠竹社区居委会和互助中心、业委会、物业四角联动,形成“四方圆桌会议”,四方一般会每季度聚一次,针对社区的建设和进步开一次会议;在居委会的指导下,在仁恒物业的大力支持下,翠竹园互助中心累计举办各类公益活动150余次,累计参加27500人次;先后成立30多个会所,拓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五年中成立了社区明志书屋,累计捐赠藏书9000多册;成立了全中国最大的社区网球会所,展开30余场网球普及推广活动,帮助雨花区体育局改建雨花体育中心网球场,给周围居民、企业提供运动场合;展开了关爱老人的公益活动,教老人学电脑、摄影,组织老人旅游,达成老年人老有所乐;同时给孩子们提供小小建筑师、小小运动队、少年儿童阅读计划、少儿英语学习,让孩子们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每两个月一次的跳蚤市场,让社区闲置物资有了一个好的交流途径,也让孩子们有了献爱心的机会;曾组织美国公益组织负责人公益讲坛、美国社区公益概况讲坛、中国字画公益讲坛、婴幼儿教育讲坛、少儿学习讲坛、摄影讲坛、医疗养生讲坛等数次讲坛;同时组织警民议事会、社区安全防范公益推广讲堂;拓展翠竹园社区文体活动调查1次,发放247份问卷。五年来,《现代快报》《扬子晚报》《潇湘晨报》《金陵晚报》,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互助中心活动进行了跟踪采访和报道。他们也期望可以通过大伙的齐心努力,达成社区居民的自主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同意教育,共建一个活力社区、公益社区、文化社区,塑造出雨花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 互助中心促进社区治理的经验
4.1 互助中心产生的社会动力
社区的陌生让所有些社区居民事实上都没非常不错的社区资本和安全感。因此,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和知道,形成社区居民互动、互助、互信一体化效应,提升社区居民安全系数、幸福指数,已成为现代城市居民向往的社区生活。互助中心负责人阿甘2004年,在一位美籍华人建议下,三天之内号召了6位一同喜好者,成立了翠竹园社区第一支网球会所,这支会所到今天已经成为全中国最大的网球会所。譬如出游、孩子教育、家政、车位用,每一个人都可以为其他人提供帮助,但有时信息交流不准时,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当时大伙感觉这个网球会所的平台太小了,于是热心的十几个人提出打造业主联谊会,把互助中心作为一个平台来不断地服务社区,引领社区的进步和建设。
4.2 互助中心进步的生态逻辑
互助中心的可持续进步不能离开极富个人魔力的领头人,但一个社会组织的进步壮大绝对不是孤立的,它肯定与社区内部其他组织彼此依存,相互制约,利益共享,良性互动。“五位一体,互为依托”就是互助中心进步壮大的生态逻辑。社区内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开发商和互助中心之间有机联系,相互支持。社区居民自发组织活动和会所、居委会从政府层面给与一定、物业公司提供软硬件支持、开发商给与资金赞助、业委会从程序上解决互助中心的后顾之忧,这五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既相互支持又彼此制衡的生态协同圈。阿甘说:“大家在社区中做什么事情都是要有载体的。互助中心作为一个平台出现,业主自发组织活动。社区居委会的全方位支持,物业提供场地和职员支持,……,这不是靠某个业主能解决的事。运动会、跳蚤市场、圣诞节party都要有有关的支持。”大伙形成合力,每一个人都用一点点力,所有人都起来了。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登场地的登场地。在一个系统中,整体的力量大于单个群体的力量。“互助”原本展示的就是整体的力量。
4.3 互助中心多样化的资金来源
互助中心运转成本主要源自三个方面:
一是公益捐款,如社区居委会、仁恒地产开发商,小区内部的企业老板都为支持互助中心的进步壮大和大型活动有过肯定数额的捐款;二是会所反哺,互助中心下面现在有二十多个会所,每个会所实行会员制,“哪个倡导、哪个负责、哪个受益”,收会员年费,与活动费,各会所每年反过来补助15%的钱给互助中心;三是经营成本,公益不是不收费的,互助中心常常主办一些大型的活动,如晚会,比赛等,会收取肯定门票费和活动费,这类成本都是用于互助中心未来的进步。譬如月刊、办活动的标语都需要花销。大家想建起南京第一个公益社区,但公益从来不是不收费的,这是大家一直想传递给每一个受众的信号,期望通过有效的经营创造更多的财富回报公益事业。公益需要肯定的物质资源作为后勤保障,由于人的爱心或许会被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