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教授首创到今天,不只在美国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等学科范围的教学中广泛用,而且于上世纪80年代推广到国内不同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并逐步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同。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就是以案例为教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和独立考虑,对案例提出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剖析,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升学生剖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更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环境由老师讲授为主转为学生参与。老师传授理论常识的同时,通过设置案例情景,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和独立剖析,如此既巩固了学生所学习的理论常识,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应用性学科,老师要在课堂上将理论常识的传授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需改革传统的“填鸭示”教学方法,尝试用案例教学法等新的教学办法。
1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程度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理论与实质并重,需要老师传授学生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理论和入门知识,更应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理论为主,重点介绍本课程的理论常识及学术看法。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解说要点,剖析案例,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并通过习题巩固所学的理论常识,考试前再强化记忆所学的理论常识。这种教学方法尽管保证了学生在较短期内学会了一些专业常识,但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效率低下,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没有效地提升学生实质操作能力。学生毕业走上实质工作职位,面对错综复杂的实质工作环境,总是看上去惊惶失措,非常难飞速适应工作环境。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要想把课本常识与实践应用能力有机结合,需要把国际贸易案例科学地引入到理论常识的解说中。案例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老师依据教学目的设计典型案例,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案例资料,携带问题查阅指定资料和文献,自学本章节的理论内容,老师在课堂精讲相应的理论常识后,再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概括,并针对案例独立做出判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把抽象的进出口业务常识具体化于肯定的实质情景中,使学生能了解地认识到这类常识在实质业务中的应用,案例剖析多了,学生会自然形成独立考虑、慎密剖析、独立决策的一套处置问题的逻辑办法,从而提升学生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考虑,讨论,发表看法,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不只从中获得了常识,而且能够帮助提升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技能。除此之外,案例教学也有益于提升老师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案例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所选择的案例需要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源自实践。这需要老师不只要吃透理论常识,还要深入实质,采集真实案例。教师对案例进行剖析评价,引导学生多方位讨论,这也促进教师加深考虑,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2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推行的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指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以处置进出口业务实务为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属,强调此课程的剖析与应用能力培养。教师选择案例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案例需要具备典型性、时效性、剖析性、启发性和真实性等特征。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从回放的实景中剖析和判断,犹如进入企业之中,确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逐步得到启发。
(2)互动性原则。案例剖析一般分为四步:个人剖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概括,其优势主要在于课堂上互动教与学。在整个教学工作中,需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向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种方法所获得的常识是内化了的常识,可以举一反三地处置更多的疑难与类似的问题。如 “贸易术语”这个章节,根据《2010国际贸易术语讲解通则》共有11个贸易术语,其内容纷繁复杂,采取传统教学非常难让学生将课本常识运用解决实质问题,甚至比较容易混淆其中的内容。如采取案例教学,针对每个或几个贸易术语,老师将甄选的案例发给每一个小组,经充分讨论后,由小组派出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剖析和处置建议,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全班交流,并同意其他小组的询问和讲解,老师对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有时给出针对性点评。这种教与学方法拓展和深化了学生对理论常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不断激起其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热情。
(3)系统性原则。案例教学主如果引导学生用案例学习和探索常识,但讲课学时有限,老师所甄选的案例非常难涵盖这门课的所有章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案例教学过程中,重视案例与常识系统化、综合化和整体化的联系。也就是老师要挑选的案例不在多,而在于精,能紧扣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并重视每一个章节的衔接和系统化。同时,系统性原则还需要老师坚持在课堂教学中甄选案例、引入案例、剖析案例、讨论案例、概括案例、写作案例剖析报告及教学反馈等必要的、完整的教学步骤,如此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成效。
3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通过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考虑、剖析、讨论,对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革新能力和剖析、解决问题能力极有益处。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要正确用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案例教学方法需灵活多变。容易见到的案例教学推行方法有讨论法、解说剖析法、指导自学法和模拟训练法等,在课堂运用中需灵活多变,因人、因课程内容与性质而异。对于内容通俗易懂,理论性不强的章节,如“合同的标的”可以用指导自学法;对于内容复杂繁多,如“贸易术语”、“国际货款的收付”等有关国际贸易惯例,在精讲基础上使用解说剖析法会成效更好。对于困难程度比较大的复杂案例,应用课堂讨论法后,需要学生上机模拟实验操作来巩固整个贸易步骤的操作技能。
(2)正确处置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一流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优势明显,但它并非适用所有些教学内容。对于要紧定义和理论,传统的理论教学仍然必不可少。如国际结算中的汇票、托收、信用证等内容,老师需先向学生介绍它们的概念、性质、操作步骤等后再导入案例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因此,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应相辅相成,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常识储备,再按部就班由浅入深,由专题案例到综合案例逐步拓展学生的常识面和综合能力。
(3)在教学推行过程中,应注意教师的角色定位。案例教学法是老师以多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独立考虑,对案例所提供的素材和问题进行剖析、研究、做出判断和决策。案例教学法不只需要教师有非常强的专业理论常识,还需要老师拥有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在案例教学推行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倾听学生的发言,擅长发现和捕捉发言的“闪光点”,并当令进行启发,活跃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考虑、剖析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