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05 A1007-8517(2017)10-0126-02
Abstract:
Keywords:
民族医药是国内传统医药和出色民族文化的要紧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为各民族生命健康和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要紧贡献[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没民族医药教育的进步,难有民族医药的振兴[2]。现在,国内民族?t药教育主要由高等医学院校承担,其对国内民族医药传承、革新极为要紧。笔者通过剖析国内民族医药教育近况,结合贵州医学院校、民族医药进步和民族医药教育进步状况,就贵州高等医学院校民族医药教育的基本思路进行探讨。
1国内民族医药教育近况
在2000年初,国内民族医药高等院校4所,其中藏医学院1所,蒙医学院1所,维吾尔医高等专科学校1所,新疆医科大学内设有维吾尔医学系。另外,在中央民族大学,成都、甘肃、云南、广西等中医院校内,分别设置了壮、藏等民族医药专业或中医专业民族医方向[3-4]。经过将近20年的进步,国内民族医药教育如火如荼。如今,国内民族医药高等院校增加6所,其中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1所,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从事硕士以上层次教育)1所,云南中医学院民族医药研究院1所,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和瑶医药学院2所,甘肃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回族)医学院。另外,在贵州等中医院校内,分别设置了中医专业民族医方向。依据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到2012年止,国内民族医院共有23个,有民族医药卫生专业职员约14659人,少数民族人口为11亿多,每千人口卫生技术职员比134,而全国每千人口卫生技术职员比494,这远远难以满足少数民族的医疗需要。依据2009年《国务院公布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进步的若干建议》需要加大民族医药教育,看重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民族医药职员素质,健全民族医药从业职员准入规范。可现在民族医药教育近况与拥有有11亿多人口少数民族人口的中国不相称,与党和国家及各族干部群众的需要相差甚远,与民族区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小康社会非常不相适应。在2012年,国内成立了中国民族医药掌握教育研究分会,从事民族医药教育进步策略研究、民族医药教育思想研究和民族医药教育水平评估体系研究,预防民族医药的丢失,这是民族医药教育和资源的突破,但还远远难以满足民族医药进步的需要。民族医药教育还是主要集中在藏医、蒙医、壮医上,其他少数民族的医药涉及极少,而且中低层次的教育日益消退[5]。伴随老一辈民族医师退出临床,投身于民族医药的青年日益降低,民族医药继承进步更为困难,不少宝贵的民族医药经验时刻面临失传,民族医药教育资源日益匮乏[6]。相对于中东部,西部区域和贫困区域对民族民间医药的依靠程度还非常高。因此,加强西部区域民族医药教育探讨,增加民族医药教育投入时不可待。
2贵州民族医药进步与民族医药教育概况
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拥有少数民族1200余万人,占全省总人口3611%,全省借助民族医药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进步民族医药,是全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中药材品种资源4802种,占全国中药材类型总数的40%,居全国第2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58万亩,居全国第3位。具备自主常识产权的民族药独家品种154个,占全省药品品种总数16%。2013年,全省苗药销售产值达到150亿元,是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品种。贵州省会城市贵阳,拥有民族药生产企业70余家(神奇、益康、新天等),1999年产值超越10亿,占医药总产值的40%以上,2013年贵阳医药总产值180多亿元,民族医药产值70亿元左右,经过14年的进步,总产值增加18倍。民族医药渐渐成为贵州的一张亮丽名片。为加强贵州民族药物的进步,颁布不少政策和方针,拟定了贵州新医药产业进步规划(2014-2017年),到2017年贵州中药、民族药制造业产值2654502亿元。国中医药办发〔2012〕21号《国家里医药管理局关于支持和促进贵州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又好又快进步的推行建议》、黔党发〔2015〕18号《中共贵州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进步的建议》、2015年“贵州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苗药做大做强若干政策手段的公告”等。然而,贵州民族医药高等教育仅在贵阳中医学院设置有中药(苗药方向)专业,贵州医科大学神奇民族医药学院虽像是民族医药院校,却没一个民族医药专业教育。与临近的兄弟省相比,贵州民族医药教育相对较为落后。如云南中医学院设置民族医药学院,先后开设中医学专业傣医学方向和傣医学专业本科生教育,增加了民族医学和民族药学研究生教育,并拥有民族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成都中医药大学设置民族医药学院,并开设藏医学专业,大大增强藏医学和其他民族医药的进步;广西中医药大学直接设置了2个民族医药学院即壮医药学院和瑶医药学院,积极拓展民族医药教育和资源采集研究,设置有壮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和瑶医研究生教育。贵州民族医药人才,尤其是苗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人才匮乏,这将制约贵州民族医药进步。因此,整理贵州医药教育资源,综合考虑贵州医药教育实质状况,探索和研究贵州高等医学院校民族医药教育研究,打造贵州培养民族医药综合性人才机制和模式非常重要。
3贵州高等医药院校民族医药教育基本思路
在充分考虑贵州民族医药教育近况,综合贵州各高等医学院实质状况和民族医药学生专业思想,探讨民族医药教育基本思路。
31开发地方民族医药教育资源政府组织和引领全省民族医药教育进步,建议贵州每个高等医学院校组建民医药教育团队,开发和整理民族医药教育的软硬件资源,使民族民间医药教育资源在整体结构中发挥各自的最大效益。 311成立民族医药协会民族医药长期以来一直是以民间习用、口耳相传的形式活跃于少数民族区域。探索成立民族医药协会,打造民族民间医药协会组织机构,统一领导和组织,吸引老师、少数民族学生、民族医药工作者与对民族医药喜好者加入协会。按期举办活动,将每次会议资料汇编,报送协会成员探讨,通过交流讨论的模式,挖掘一些民族民间疗法和药物,汇编高校民族医药教育资料。
312采集民族医药资料加大与药检所和科技局的联系,采集民族医药资料。组织协会成员到民间拜访民族民间名医,获得民族疗法资料。打造贵州高校中医药数字化资源的特点疗法和特点药的数据库,并向民族学生开放。以民族民间医药协会为中心,中医药实验室与中医药数字化资源平台为支撑,促进中医药教师民族医药的探讨,并以合适的方法融入正常教学中。
32聘请民族名医专家进校园和引进民族医药人才民族名医专家是国内民族医学教育资源的要紧资源,而如今这类民间民族医师大多是师承式或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一批“科班型”民族医药人才。聘请这类高素质名医来学校拓展讲坛,增强师生对民族医药的认知。加大民族医院或民族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外派教师去民族医药学校和民族医院学习,增加老师的民族医药教育理念。通过“请进去,走出去”的方法,提高民族医药教育软实力。引进民族医药人才,使民族医药教育队伍专业化和专一化。
33设置民族医药教育选修课程高等医学院校开设民族医药选修课,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能够帮助传承学习民族医药常识,解决学习现代医学常识与民族医药之间的矛盾,降低常识结构混乱的学习现象,增加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医药自信和学习现代医学的兴趣。
34成立贵阳中医学院民族医药学院贵阳中医学院是贵州唯一一所中医药本科院校。数年来,贵阳中医学院长期坚持民族医药的调查、挖掘、整理和提升,重视对民族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先后进行了苗族、水族、仡佬族、布衣族、土家族、毛南族医药的调查和文献整理工作并出版了相应的专著大都是填补历史空白的开创性工作。建议贵阳中医学院成立民族医药学院,带动贵州民族医药高等教育的进步,并推进贵州民族医药理论教育和研究。
总之,关于贵州高等医学院校的民族医药教育的问题还有不少,怎么样使以上思路结合各高等医学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实质状况,拓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医药教育,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