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学水平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教学改革是推进教学水平提升的动力。近几年来,我院依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目的,发展进取、求真务实,无论在管理体制、运行模式,还是在扩大办学规模和新校区的建设上,均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在成功申报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学院的面貌发生了跨越性的变化。为了适应高职的办学需要,我院一直把深化教学改革、加大专业建设、提升教学水平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本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大家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推行。
1 以就业为导向,当令调整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体现着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需要。
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中,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用人需要之间有肯定的差距,企业需要的是上岗即顶岗的毕业生,而很多毕业生因为缺少实践经验,动手能力较差,不少单位不能不对新人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培训。在这期间里,单位不但用人需要没办法得到满足,还要为培训而支付很多的人力、财力,而以后一旦培养对象跳槽,又会导致单位人才投资的巨大损失,所以企业更重视的是面试者的实践能力。
针对以上现象,加之市场调查结果,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就业于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让学生学会更多的施工技能,大家调整了教学计划,将最后一学期毕业设计时间由原来的七周改为三周,将原来的给排水管网设计内容改为给排水施工组织设计,相应的增加了顶岗实习时间。学生以企业职员的身份参加实质工程项目或工作任务,训练实质操作能力。在实习期间对学生提出具体需要,实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回学校通过毕业实习答辩,依据实习答辩状况、学生的实习日记、总结及企业对学生的鉴别综合评定实习成绩。通过顶岗实习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职位能力,达成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2 依据职业职位需要进行课程整理
结合现在专业学制和学时特征与专业人才培养目的,大家对基础理论课适合精简内容、减少困难程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破学科体系束缚,加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家对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做了如下调整:
第一,依据水处置工艺的进步――水处置工艺不再区别给水、污水,大家将原来的《给水管网工程》、《排水管网工程》课程整理为《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将《给水处置工程》和《污水处置工程》整理为《水处置工程》。原来的给水处置和污水处置分开设置时,其中关于沉淀池、沉砂池、调节池等内容需要重复解说,既浪费课时又让学生感觉繁琐,而合并后的水处置工程将所有些处置工艺放在一门课程中解说;在给水排水管道工程中,关于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冰冻深度等内容不再重复,如此不但节省了课时,而且内容愈加合理、连贯,教学成效明显提升。整理后的课程,在教程选择上,可与高职高专指导委员会推荐教程相一致。第二,考虑到在实质工作中,不论是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总是是“水暖不分家”,为了打造较为完整的常识体系,也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地就业机会,大家在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增加了《供热工程》课程,学生反映好。第三,根据行业进步的近况,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需要,在原有建筑给水排水的基础上增加《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课程,以拓宽学生常识面。
新的教学计划在投入到教学中后,教学成效明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有所提升,而且也缩短了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的适应期。
3 重视实践教学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遭到大家的看重,由于实践是革新的基础。高职高专的培养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大家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情况,将培养学生的实质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作为要紧任务,经过多次修改与讨论,构建了较为科学适当的人才培养策略。
大家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中心,加大学生的基本技能练习,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打造与理论课程体系相对应的实践课程体系。为达到人才培养目的和基本规格,除集中安排各类实习外,在理论教学中同样要贯彻理论联系实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会技能的原则,课程内容包含实质操作的练习,明确练习达到的基本需要。在新调整后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课时约占总课时的50%,可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就有肯定的时间来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毕业后可以直接或较快的适应工作职位。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角逐能力,使他们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争得一席之地。
实践性教学过程需要由实践资深的教师完成,才能将达到好的教学成效。鉴于给排水教研室大部分都是年轻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所以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对实训课程看重的态度,现在不少的实践性课程由机电与环境工程学院暖通专业有经验的老教师担任,并与暖通专业适用实训室。同时,大家也在积极培养年轻教师来担任实践性课程。
为满足目前市场持证上岗的需要,使学生在获得本专业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获得与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直接上岗。实践教学使用单项与综合相结合、模拟与实质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法,边讲、边教、边做。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而且学到的常识愈加实用,教学成效好。
4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教师素质是关系到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重点。依据学院十二五规划和我院给排水专业师资力量年轻化的实质状况,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4.1 连续几年引进数名具备研究生学历的给水排水专业的教师,其中有些教师具备肯定的工作经验,从而充实了大家的专业教师队伍,可以更好地带动整个教研室的理论实践教学。同时我教研室与具备实践经验的部分企业的技术管理职员打造了稳定的聘任关系,按期的聘请他们到学校给教师、学生传达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让大家准时知道专业动态。
4.2 鼓励现有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在职研究生学习,继续提升学历水平,渐渐形成学历层次高、职称比率协调、业务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针对多数年轻人教师从学校到学校,实践机会较少的状况,不可以非常不错的适应于高职高专的教学需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过程的状况下,大家有计划的安排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和新引进教师到有关企业进行实践训练,培养其工程实践的能力,这为课堂实践教学提供了师资保证。
4.3 努力打造一支相对稳定的、具备较高素质的外聘教师队伍。就高职高专教学特征,安排年轻人教师、外聘教师的培训,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更能抓住重点。
通过实践证明,师资队伍建设获得了肯定的成就,教师队伍的优化,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的提升,为提升教学水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学改革不是一时之事,要紧跟社会经济进步、市场的人才需要、就业的形势和我院各专业的实质状况,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要为目的,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紧紧围绕我院国家高职示范性院校专业建设的目的,加大专业建设,将教育教学改革积极的深入持续的拓展下去,为我院的进步做出应有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