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对地方院校大学生手机依靠的干涉

点击数:383 | 发布时间:2025-06-08 | 来源:www.crshj.com

    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大学校园WIFI的全方位覆盖,大学里“手机族、低头族”越发常见。中国网络络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国网络络进步情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12月,国内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国内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高至97.5%[1]。手机上网使生活愈加便捷,但也存在很多弊病,如视力降低、睡眠紊乱、学业不好的,甚至手机依靠等。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作为手机互联网用的主要成员,存在很多手机依靠者[2]。然而,大家也发现,同样用手机上网,为何有些大学存活在手机依靠,有些大学生却没呢?很多研究者从网络自己的特征、环境原因及上网成瘾者个体自己原因等方面对手机依靠成因及用途机制进行了研究。心理弹性作为个体面对外面重压或者刺激时的好适应过程、结果与个人特质[3],其实质是各种保护性因子。好的心理弹性体现了个体对危机的有效处置能力,也就是说心理弹性能帮助个体消除或降低来自外面的不利影响,是面对挫折的“反弹能力”。

    研究过程

    1.研究办法

    本调查使用随机取样法,选取了三所省属地方院校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无效问卷,收购有效问卷406份,有效收购率为81.2%。其中,男孩182名,女孩224名,生源地农村的173人,城市的233人。使用SPSS18.0对调查结果进行录入剖析。

    2.研究工具

    使用付桂芳、李歆瑶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手机依靠问卷[4],该问卷信度为0.827,包含九个题目,每一个题目共有五种选项:一直、常常、一般、偶尔、从不。其中,阳性选项为一直和常常;阴性选项是一般、偶尔、从不。有一到三项阳性选项者为轻度手机依靠,四到六项阳性选项者为中度手机依靠,七项及以上阳性选项者则为重度手机依靠。

    地方院校大学生手机依靠近况

    1.智能手机用普及化

    伴随互联网的全方位覆盖,手机功能的多样化,手机用的便捷性、高效性、有效性与手机消费对个性的彰显,使得智能手机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几乎人手一机,甚至有些学生是双机或多机交替用。运用智能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种正常状态,互联网的强大魔力使手机依靠现象随处可见。

    2.智能手机用时间常见较长

    本调查发现,24.6%的大学生平均天天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在6小时以上,甚至有2%的学生用手机时间超越10小时,也就是说他们几乎夜以继日地在玩手机。同时,调查还发现近乎81.2%的大学生在睡觉前看手机,35%的大学生在上课时用手机,89%的大学生在课间玩手机。
    96.2%的大学生玩手机的主要为了上QQ、微博、微信及浏览信息,46.5%的女孩用手机是在不断追剧,23.6%的男孩喜欢用手机长期玩网游。

    3.男大学生手机依靠显著高于女大学生

    本次调分数查询析显示,地方院校男大学生对手机依靠一般与紧急的有24%,而女大学生为19%,T=-0.842,P=0.039<0.05。这与梁洁、李孟晋[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能是因为男女生之间的性格差异造成的。在个体的成长中,由于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差异,男生要勇敢、有担当、独立、坚强;女生要温柔、善良等。这使得男生遇到事情总是闷在心里,独自承受,为了回避生活中的不如意,寻求成就感和心理平衡,男生有更高的手机依赖;而女生在面临困惑时社会会包容她们的软弱、眼泪,并且也相?θ菀椎玫酵?情与支持,因而女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较低。

    4.生源地农村的大学生比城市的大学生手机依靠情况紧急

    调查发现,生源地在农村的大学生对手机依靠一般与紧急的占27.8%,而家庭所在地在城市的占26.3%,P=0.657>0.05。这可能与农村大学生相对较低的认知、自信等原因密切有关,通过互联网可以暂时躲避现实的冲击,甚至可以获得心灵的慰藉。

    心理弹性对手机依靠的干涉

    心理弹性有哪些用途机制就是通过保护性原因来消除不利原因对个体的消极影响,使得个体成功应付逆境,达到好适应的状况。构成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子很庞杂,粗略地可以分为外部保护性因子和内部保护性因子,外部保护性因子有爸爸妈妈的监控、好家庭环境等;内部保护性因子有超强的自控力、适当的认知、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等。外部保护性因子最后通过内部保护性因子对危机进行干涉。因为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子海量,在此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1.个体适当的认知有益于减少上网成瘾的倾向

    艾利斯的认知行为疗法觉得,心理与行为是由对刺激事件的认知、信念引发的,而不是由刺激本身致使的。也就是说,该理论觉得手机成瘾是由不适当的认知、信念致使的,反之,假如大家能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适当的认知,则会促进个体产生积极情感,进而激起个体与之相应的行为,减少手机成瘾的可能性。适当的认知有益于影响个体正确认识手机,主动防止或降低用手机对我们的潜在伤害,从而减少手机成瘾的倾向。

    干涉手机成瘾的合理认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自我有较为明确的认知,譬如弱点与优势、困境与出路,只有对自我有较为理性的认知,个体才会胸有成竹,未雨绸缪。第二是对手机有理性的认知,要明确它们都是为人类服务的,人应该是大家所创造的所有的主宰者,而不应受之操控。第三是对互联网的理性认知,正确认识互联网的虚拟性、放大效应,对互联网信息有甄别能力[5]。总之,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世界、层出不穷的互联网软件与五花八门互联网陷阱等在不断刷新大家的认知,只有合理认识互联网、手机与自我,才能能够帮助大家合理用手机。 2.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减少手机依靠的倾向

    需如果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优势需要将决定人的意识和行为。人类的心理需要主要有归属与爱、尊重、自信等,大多数基本心理需要都可以通过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满足。拥有好人际或社会支持的个体可以更有能力应付互联网的不利影响,手机依靠较弱;而糟糕的人际关系会使个体缺少归属与爱、尊重的需要,个体为了满足这种在现实日常没办法满足的心理需要,便会向虚拟的互联网寻求满足、慰藉,他们会借助互联网社交平台交友、发帖等,从虚拟中获得友情与关爱,从而形成互联网依靠。

    3.优良的学业成绩有益于减少手机依靠的倾向

    学业成绩是大家评价学生的要紧指标之一,优良的学业会给个体带来高自信、高收获与满足感,形成高心理弹性。而在关于上网成瘾与学业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发现,成瘾者学业成绩较非成瘾者差[6],上网成瘾会干扰学业成绩,大学生上网成瘾与学业成绩呈负有关[7]。优良的学业水平可以促进学生将时间、精力放在学习上,获得满足感,提升个体的自信心、控制力,从而减少互联网的吸引力。假如大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感到挫败,网游又恰好满足了其在学习中没办法获得的收获感,那样,在日常,他们便会用更多的时间上网,从中获得成功感、自信,长此以往,他们用于学业的时间就会降低,学业水平会更低。这样反复,就会陷入上网成瘾的死胡同里。

    提高心理弹性,减少大学生手机依靠倾向的方案

    1.对手机及互联网打造合理认知,提高心理弹性,减少大学生手机依靠倾向

    认知决定行为与心理,适当的认知能够帮助好情绪的培养,进而提高心理弹性,规范个体的行为。面对充满魅惑的互联网,大学生比较容易迷恋其中很难自拔。建构大学生对手机及互联网的合理认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全方位理性地认识自我。了解我们的优势和弊端,准时调整状况,为查漏补缺做好充足筹备。第二,有明确的方向。在理性的自我认知基础上,对将来有比较适当的规划,特别是大学毕业后的职业方向,如此在大学里才能有奋斗目的,不至于让自己迷失于互联网。第三,对手机有正确的认识。智能手机最根本有哪些用途是有效信息的准时交流,它作为一部移动的互联网平台,还兼具互联网的虚拟性、放大效应,缺少真实性、权威性。若一味地沉溺于互联网,就会使大学生丧失自我,浪费大好青春。因而,只有打造对手机及互联网的合理认知,提升心理弹性,才能减少手机依靠倾向。

    2.建构好校园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弹性,减少大学生手机依靠倾向

    好人际关系是心灵安慰剂,它能让离得远远的亲人的学子从别的人那里获得关心、爱与归属感,满足学生因为离得远远的家人而导致的心理需要缺失,提升个体的心理弹性,能够帮助减少个体对手机的依靠。好校园人际关系包括好的??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宿舍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讲,宿舍就是他们大学的家,是他们温暖的港湾,是心灵的加油站。融洽的宿舍关系是大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校园人际关系,它影响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活的水平,是好校园人际关系建构的基础。好校园人际关系的建构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准时有效的交流,消除误会分歧;2、制定公共守则,一同遵守,并按时履行各自义务;3、亲密但不失界限感。

    3.丰富大学校园业余生活,提高心理弹性,减少大学生手机依靠倾向

    在大学里,大学生拥有相对较多的空闲时间,但非常大一部分学生不会合理借助我们的空余时间,因为缺少自制力,不少学生喜欢借助互联网消磨时间,从而致使互联网依靠。因此,学校要依据大学生状况,结合自己资源,多为学生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让他们对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充满期待与自信,满足其心理需要,以减少他们的上网行为。

    4.政府与学校齐抓共管,加大对互联网环境的管理与控制,减少大学生手机依靠倾向

    互联网是滋生互联网依靠的虚拟场合,很多大学生留恋互联网是由于痴迷于网游或互联网上的一些无聊信息。因此,第一,政府应该加强对互联网环境的管理与监督力度,约束、净化互联网不好的信息的传播,为网民提供干净的互联网环境。第二,大学生多数时间是生活在校园内,大多数都是通过校园互联网进行上网。学校可以通过对互联网环境的控制,降低校园互联网WIFI与移动互联网的覆盖,以减少大学生上网的次数与时间。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学生进行好的交流,加大对大学生手机用状况的控制与管理,合理限制学生对手机的用法,防止大学生对手机形成依靠,间接预防上网成瘾,减少其成瘾概率。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