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全方位、系统、连续地记录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家预算状况的会计。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监管工作的相对滞后,不只导致企业存在会计核算工作混乱、财务报表造假现象屡禁不止而引发会计风险的状况。
1、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程度
第一,提升会计信息水平和工作效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设报账员负责办理平时现金收入支出事务,会计业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会计核算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根据国家统一会计规范进行核算,从而大大提升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水平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时性和统一性。
第二,加大会计监督,降低了单位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支出都需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不合规定票据不予受理,不合理开支不予报销;一定量上降低部分单位在用国家资金上的随便性,给贪污犯罪和挥霍浪费行为亮起了红灯。
第三,强化预算管理,提升了财政资金用效益。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全方位,全过程学会和监督各单位每笔资金的活动状况,核算中心为预算的编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基础的资料,也促进单位严格实行预算,保证其支出的有序性、计划性,从根本上杜绝在预算实行中的克扣、截留、挪用等现象。
2、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会计核算中心工作模式上存在缺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中心内一名会计职员总是要兼记多个单位账务,少则两三个,多则四五个,甚至更多。会计职员长期在核算中心上班,整天忙于报账、整理和装订凭证、打印凭证和编制报表等会计业务,不参与有关单位内部工作或管理,对各单位的具体业务事情了解甚少或根本不了解。记账职员对各单位报来的发票只须手续齐全就予以报销,没办法判断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监督职能没办法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有待加大。因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脱节,核算中心会计独立于单位,对各单位的具体业务和开支项目及资金来源、性质并不完全了解,尤其是单位的专项经费及往来款。
第三,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相脱节。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资产不可以进行按期清查整理,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核算中心人少事多,总是忽视了资产管理,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上,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相脱节,加上部分单位实物短少又不可以准时向核算中心报账,致使账实不符,从而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第四,各部门经费开支标准与实质支出状况有较大出入。在会计核算中心工作实践中,比较突出的矛盾之一就是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与具体冗杂的实质支出有较大差距,给核算中心会计职员的实质操作带来困难。
3、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存在问题的对策
第一,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解决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要紧渠道,可以有效解决会计核算存在的很多弊病。一是迅速提升会计职员的整体素质。会计核算中心可以从社会上选拔出素质较高的会计职员担任会计,从而在较大程序上改变会计职员素质情况。二是有效改变会计职员的工作环境,有益于让会计职员能在没羁绊的环境中依法行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职能。三是有益于加速会计电算化节奏。SEO优化服务水平,提升工作效率。
第二,在科目体系中增加行政单位“上级补助收入”及“上缴上级支出”等科目。现在,行政单位会计规范没办法核算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经费补助收入和下级单位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解决的方法有两种:将这种收入和支出融入现在的会计科目体系当中;在行政单位会计科目体系中,增加上级补助收入和下级补助支出两个科目,与事业单位会计规范相对应,从而了解地核算和反映行政单位的这种收入和支出。
第三,加大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职员素质。以贯彻推行《会计法》为契机,切实加大会计队伍的后续教育,不断提升会计职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严格实行修改后的新《会计法》及一系列有关配套规范,提升财会信息水平。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预算单位不可以当甩手掌柜,要支持会计职员做好财务工作。单位会计职员应把好原始凭证审核关,单位领导要把好审批关,双管齐下,保证会计凭证的完整、真实、合法。
第四,规范财政专户管理与核算。一是要规范收入管理。建议所有收入归专户核算;所有收入获得都需要用盖有“财政监制章”或“税务监制章”的票据,严禁用收款收据和白条子;尽快、彻底实行“收入支出两条线”管理方法,划清收费收入和往来款的界限;不能将收费收入和其他收入列入暂存款核算。
第五,明确经费开支标准,规范经费支出途径。建议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在全部行政事业单位统一实行,只有通过实行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才大概遏制各单位在成本支出上互相攀比,滥发钱物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