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一年级上册数学对数函数说课稿范本

点击数:566 | 发布时间:2024-11-15 | 来源:www.taoqumai.com

    1、教程的本质、地位与用途
    对数函数是2006人教版高中一年级数学第二章第八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小节涉及对数函数有关常识,分三个课时,这里是第二课时复习巩固对数函数图像及性质,并用此解决三类对数比大小问题,是对已学内容的延续和进步,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为后续学习起到奠定常识基础、渗透办法有哪些用途,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有哪些用途.
    2、教学目的
    依据教学大纲的需要与本节课的地位与用途,结合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教学目的如下:
    学习计划:
    1、复习巩固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2、运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能力目的:
    1、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即数形结合能力
    2、学生运用已学常识,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 探索出办法,有条理讲解自己看法的能力
    德育目的:
    培养学生勤于考虑、独立考虑、合作交流等好的个性品质
    3、教程的重点及难题
    对数比大小发挥的是承上启下有哪些用途,对前一是复习巩固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是对指数中比大小问题的数学思想及办法的第三体现和应用,对后为解对数方程及对数不等式奠定基础。所以确定本节课重点:运用对数函数图像性质比较两数的大小
    教学中将在以下2个环节中突出教学重点:
    1、借助学生预习后的技巧交流,资源共享,互补不足
    2、通过适合的训练,加大对解题办法的学会及原理的理解
    其次,学生在预习后上课的状况下,对于课本上常识有了肯定的认识,但本节课教师要补充第三类比大小问题———同真异底型,对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有肯定的挑战性。 所以确定本节课难题:同真异底的对数比大小
    教学中会在以下3个方面突破教学难题:
    1、教师调整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其中起引 导用途即可。
    2、小组合作探索新问题时,重视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当令用语言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参与讨论的自信。
    3、本节课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节省时间,加快课程进度,增强了直观形象性。
    4、学生学情剖析
    长处:高中一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数学学习,已拥有肯定的数学素养,对于已学常识或用过的数学思想、办法有肯定的应用能力及应用意识,对于本节课而言,从常识上说,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刚刚学过,本节课是常识的应用,从数学能力上说,指数比大小问题的解题思想和办法在这可借鉴,另外数形结合能力、小结概括能力、特殊到一般总结能力已拥有一点。
    学生可能遇见的困难:本节课从教学内容上来看,第三类对数比大小是课本以外补充的内容,没预习技巧,让学生在课堂中迅速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解题思路的构建,有肯定的挑战性,从学生能力上来看,探索出办法,有条理讲解自己看法的能力还需加大训练,常识之间的联系认识上还显不足。
    5、教法特征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调整我们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方法上,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其中起引导用途即可。基于此,本节课遵循此原则重点使用问题探究和启发引导式的教学办法。从预习交流技巧出发,到探索新问题,再到题后的回顾总结,所有以学生为中心,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说、多剖析、多考虑、多总结,引导学生运用我们的语言讲解看法,加大理解,在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中解决问题,为提升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打下基础。本节课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节省时间,加快课程进度,增强了直观形象性。6、教学过程剖析
    1、课件展示本节课学习计划
    设计意图:明确任务,激起兴趣
    2、温故知新
    设计意图:复习已学常识和办法,为学生形成常识间的联系和框架打造平台,并为下一步的应用打下基础。
    3、预习后技巧交流
    1) 同底对数比大小
    2) 既不同底数,也不同真数的对数比大小
    以课本例题为例,交流解题思路,题后总结此种类比大小问题的一般办法,而后通过训练加大理解巩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预习,自己总结办法及此办法适用的题型,有条理的讲解我们的学习经验,老师仅需起引导用途,引导学生从题目表面上升到题目的实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4、合作探究——同真异底型的对数比大小
    以例3为例,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解题办法,预计两种:一是借助换底公式将此种类转化为同底异真型,借助之前总结的办法解决此问题。二是借助具体对数的大小关系探究出不同底对数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以此来解决此种类比大小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难题,探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也训练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非常不错机会,为未来的探究学习积累经验和办法,充分体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另外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不过一半,更要紧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即深思,假如没了深思,他们就错过知道题的要紧而有效益的方面。因此,本题解决后,让学生深思了解,要想借助性质解决问题,重点要做到“脑中有图”,以“形”促“数”。
    5、小结
    以学生自主小结的方法总结本节课得收成,教师可引导小结三个方面:所学内容、数学思想、数学办法
    6、考虑题
    以2009高考考试题为例,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7、作业
    包含两个方面:1、书写作业 2、下节课前的预习作业
    7、教学成效剖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例来看,这种通过课本内容预习,而后课堂交流学习成就的办法成效很好,既能非常不错的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自主探究时,学生分组讨论过程中,我参与小组讨论,对有能力的小组,在探究出一种办法后,可鼓励完成更多的办法探究,对于能力较弱的小组,可给予适合的提示,使学生都能动起来,课堂都有所收成,增强学生自信。另外,对于学生的总结回答,或许会比较慢,我必然会耐心听,准时鼓励,给予学生微笑和语言的鼓励,成效非常不错。在小结环节中,对于高中一年级学生自己小结的办法,是我一直的教学尝试,因为只练习了半学期,学生只能达到小结常识的程度,在未来的练习中还会加入数学思想、数学办法的小结内容,使这类数学名词让学生不再感觉抽象,而是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具体的解题工具。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